動物帶保護色是為了生存,不過如人類長有保護色,過分將真實的自己隱藏起來,則容易內心生病。自我要求高的梁小姐,學業和工作表現優異,旁人看來是「人生勝利組」,但她一直也不快樂。自尊心高的她拒絕將自己脆弱的一面呈現於人前,於是一直將壞情緒埋藏在內心深處,惟無處釋放的情緒在日積月累下最終「爆煲」,影響日常工作表現外,她更傷害自己,最終不得不求診尋求協助,並證實患上抑鬱症。
患者落力表現如常 體力情緒更易透支
梁小姐所患的抑鬱症,又被稱為「微笑抑鬱症」,此病不是臨床診斷的定義,它是指帶有抑鬱情緒的人把自己憂鬱的一面隱藏起來,讓其他人以為自己生活愉快。患者會感到不開心、出現失眠、食慾不振、易疲倦等症狀。精神科專科何雅莉醫生指出:「患者大多希望自己表現完美,亦十分介意他人的看法和評價,總是擔心別人不喜歡或對自己失望。」
由於患者努力地表現無恙,體力和情緒容易透支。以梁小姐的個案為例,她受負面情緒困擾而致工作狀態欠佳,但為了隱藏問題,她會在下班回家後繼續工作,但同時受到失眠影響,翌日工作狀態更差,形成惡性循環。
心理影響生理現痛症 患者或有強烈自殺念頭
情緒問題亦會反映於生理上,約三分二抑鬱症患者可能會出現身體痛症,而身體的症狀往往令疾病的臨床表現更為複雜,甚至主導確診的方向,易被誤診及延誤治療。如一直得不到援助,患者亦有機會出現強烈自殺念頭,甚至自尋短見。
藥物調節腦神經傳導物質 心理治療改變思維
不過,微笑抑鬱症並非奇難雜症,治療方法與抑鬱症相同,醫生一般會處方抗抑鬱藥,以調節患者腦神經傳導物質。何醫生提到,因為患者不習慣與人分享內心感受,或需花較長時間才可敞開心扉,她建議患者多觀察自己的心情和情緒,不論好壞也不需要否定,「患者可嘗試向熟悉的人表達感受,不要總覺得別人不明白自己。」
上文提到的梁小姐,最嚴重時曾「鎅手」,亦試過上班時無故痛哭,病情最終也沒法被掩藏。求診後,她最初服用傳統血清素,但用藥後感覺易疲倦,情感變得較麻木,亦令思考變慢。轉用新型的抗抑鬱藥後,副作用較輕,未有影響工作表現。同時配合心理治療,她慢慢學會面對自己的情緒及處理壓力。梁小姐在接受治療約兩個月後,真正的變得開朗,生活亦回復動力,她自言終於感受到快樂,而不再是強顏歡笑。
以上資訊由何雅莉醫生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