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健康解碼|兒童急性腸胃炎 治療要夠「快」 益生菌助抑制壞菌 縮短腹瀉時間
小朋友突然患上急性腸胃炎,父母自然會感到非常擔心。如果持續上吐下瀉,可能會導致脫水及電解質失衡,引致嚴重併發症。因此,在治療上必須對症下藥,除了使用一些紓緩性藥物,研究顯示,與益生菌同時服用有助恢復腸道平衡,減少病原體入侵,從而緩解腹瀉問題。
五歲的彤彤(化名)在年初某天突然嘔吐及腹瀉,並且抱怨肚子不適,還伴隨輕微發燒。媽媽懷疑她可能患上急性腸胃炎,於是立即帶她前往急症室求診。醫生見彤彤有輕微脫水徵兆,於是透過靜脈注射短暫補充水分。病毒測試結果顯示,彤彤感染了諾如病毒,推測她可能接觸過受感染的物件。看到彤彤上吐下瀉,她的媽媽希望能夠盡早紓緩不適,減輕囡囡受苦。
腸胃炎可導致併發症 不容忽視
急性腸胃炎是兒童常見的病症,常由諾如病毒等病毒性感染、細菌性感染及食物中毒等因素引起。此外,藥物反應(如服用抗生素)及過敏或不耐受反應(如乳糖不耐症)也可能導致兒童出現腸胃不適的情況。
香港港安醫院—荃灣兒科顧問醫生巫仲然醫生指出,除了腹瀉及腹痛等典型症狀外,急性腸胃炎還可以引起併發症,例如水分及電解質流失,以致鈉質鉀質水平偏低。若情況嚴重,甚至可能導致心律不正︰「如果小朋友腸胃不適持續超過24小時,並伴隨高燒不退、口乾、小便量減少,甚至出現精神衰弱等症狀,必須及早求醫。」
為人父母當然希望子女盡早擺脫腸胃炎的困擾。巫醫生表示,治療一般以紓緩性為主,包括止腹瀉藥物及口服鹽包等,同時也會處方益生菌,以組合治療的方式加速患者的康復。他提醒,對於小童服用藥物的劑量必須謹慎調節,任何治療都必須經醫生處方並進行評估,不建議家長自行為子女安排用藥。
布拉酵母菌 加速恢復菌群平衡
提到益生菌,如今市面上有各種不同種類指能夠維持腸道生態平衡,家長應該如何選擇呢?針對兒童急性腸胃炎,巫醫生指益生菌的特點在於能抑制有害細菌的生長,並促進有益菌的繁殖,從而達到細菌群的平衡。此外,益生菌還能增強消化系統的屏障功能,修復腸胃黏膜,藉此減少病原體的入侵並紓緩腹瀉症狀。
以「布拉酵母菌CNCM I-745」這種益生菌為例,研究顯示它能有效縮短兒童腹瀉的持續時間及減少腹瀉的頻率,並能夠盡早恢復腸道菌群的平衡,對於紓緩急性腸胃炎具有顯著的效果。至於另一種益生菌「凝結芽孢桿菌」,則主要用於維持消化功能及促進腸道健康。研究指在紓緩急性腸胃炎方面,其功效相對不太明顯。巫醫生補充,「布拉酵母菌CNCM I-745」亦可用於處理抗生素引起的腸胃不適,建議在用藥時可一併攝取,以減低腹瀉的風險。
至於個案中的彤彤,主診醫生在評估她的身體狀況後,一併處方鹽包及「布拉酵母菌 CNCM I-745」,大約兩至三天的治療後,上吐下瀉情況明顯減輕,她亦重現笑顏。
巫仲然醫生提醒︰兒童急性腸胃炎的治療有不同方案,各有成效及副作用,家長應與主診醫生商討,選擇最適合子女的治療方案。

香港港安醫院荃灣兒科顧問巫仲然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