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痕癢如被火燒、被針刺的感覺,相信不少濕疹患者都曾經歷,有時痕癢難耐,用力抓損皮膚,更可導致發炎、流膿兼感染細菌!針對這些極端痕癢的濕疹個案,現時有具針對性的靶向治療方法,透過口服藥物紓緩濕疹徵狀,達至止痕止癢的目標,而且起效時間較快,對生活節奏急促的港人可說非常合適。
22歲的法律系學生Zoie(化名)雖然讀書成績優異,但是經常表現得自信低落,原因是她這幾年飽受濕疹困擾。除了皮膚紅腫,最煎熬她的是皮膚痕癢的感覺,不止使她無法集中精神溫習,更痕得抓傷了皮膚,以致感染了金黃葡萄球菌,皮膚含膿出水,傷口甚至產生異味。她只期望,病情能夠盡快得到改善,不用再受痕癢折磨。
為甚麼濕疹會令皮膚如此痕癢呢?皮膚科專科醫生陳俊彥指出,這種又稱為「異位性皮膚炎」的疾病,源於致敏源或免疫反應對皮膚的傷害,當免疫細胞過度活躍,便會分泌出發炎因子刺激皮膚內神經線末端,並會發出訊號至中樞神經,使人有痕癢的感覺。
Zoie就形容,痕癢的感覺就如被火燒、被針刺,無法忍受之下常失控用力抓癢。陳醫生指,過度抓癢不止令皮膚受損,甚至可能引起後遺症︰「如果抓傷真皮層,有機會令皮膚結疤,並使汗腺、毛囊及油脂腺遭到破壞;假如疤痕生長在關節位置,更會損害活動能力。有些患者或因此可能受到細菌、病毒或真菌感染,嚴重時可引起敗血症及休克。」
然而,中至嚴重程度濕疹患者常面對「治療難」問題,陳醫生認為如果使用過第一線藥物例如類固醇藥膏、非類固醇藥膏及有止痕作用的口服抗組織胺,依然無法改善病情,可考慮接受光學治療,目的是減低導致免疫系統失調的T淋巴細胞的活躍程度,或按自身病情使用抑制免疫系統藥物。
隨著藥物技術進步,陳醫生指現時有靶向性治療,療效較為顯著,副作用亦較少。其中一種是注射形式的生物製劑,它能中和發炎因子「白細胞介素」;另外一種則是口服藥物JAK抑制劑,它屬於小份子治療,能夠中斷發炎細胞與濕疹最有關的訊號「JAK」,並且不會令T淋巴細胞受到影響,對免疫系統的影響亦較少。
至於患者應該選擇哪種藥物,陳醫生強調必須視乎病情以及年齡及其他共病,若以個案中的Zoie為例,對方希望盡快止痕止癢,口服的JAK抑制劑會相對合適。他舉例,這種藥物起效較快,依臨床觀察,患者用藥後兩至四天,痕癢徵狀已有明顯改善,而生物製劑則可能要兩至四個星期才有效果。
除了積極及依從用藥,陳醫生亦建議患者改善生活習慣,例如避開導致病發的致敏源,平日避免大力抓癢,感到痕癢時可以輕輕拍打或冰敷紓緩。此外,患者可以加強補濕,使用含有補濕因子「神經硫胺」的護膚品,「這些因子能夠填補表皮細胞之間的小孔,減低水分流失及避免致敏源入侵,藉此建立皮膚屏障。」
備注:
陳俊彥醫生提醒,濕疹有不同的治療及管理方案,各有其成效及副作用,患者應與主診醫生商討,選擇最合適的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