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歲小祥,平時異位性皮膚炎的症狀控制良好,然而一到了冬天便惡化,前往中醫就診,發現他喜歡泡熱水澡與吃當歸鴨,因此醫師開立了養陰清熱、止癢的科學中藥與外用紫雲膏,並建議將凡士林與不含香精的乳液混和,輕拍保濕,經過2周後,皮膚症狀也逐漸穩定。
冬季早晚溫差大 風筒溫熱兩穴位保暖
奇美醫學中心中醫部總醫師許芳綺指出,由於冬季早晚溫差大、氣候寒冷與乾燥,容易使心血管疾病與呼吸道疾病發作,平時要注意保暖,尤其是四肢末梢、頭面、脖子等部位,尤其是老人家,剛起床時先在被子裡動一動,待身體較暖和再起身,可放置保暖的外套與毛線帽,起身後馬上穿戴,才不會因溫差引發中風、氣喘等。
她也建議晚上在11點以前入睡,早上太陽出來後再起床,寒流來的時候,可用風筒吹湧泉穴與大椎穴保暖;平時可在有溫暖陽光的時候進行緩和運動,例如:散步、瑜珈、太極拳及八段錦等,讓陽光照拂在後頸大椎穴與後上背,養護自身陽氣。
冬季多吃黑色溫養食物 四神湯性質平和
許芳綺說明,中醫認為,冬季與腎相對應,在飲食上可攝取一些補腎及溫養的食物,例如:黑芝麻、黑木耳、海帶、堅果、南瓜、桂圓等,若要冬季進補,則建議經由專業中醫師根據體質來開立適合的藥材。
由於現代人的營養往往過剩,不一定需要當歸羊肉湯、十全大補湯、八珍湯來大補氣血,若是平常工作與生活勞心勞力、熬夜而使得自身的體質是陰虛陽亢的話,就不建議吃這些容易上火的補湯,可以改選性質較平和的四神湯,以免補錯更傷身;而當感冒、皮膚發炎紅腫搔癢、生理期的時候也是不建議進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