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2019-01-28 06:00:00

孩子打人 先理解背後情緒

分享:

很多父母面對孩子攻擊別人的行為,一定又驚又擔心。精神科專科醫生鄧萬豪表示,要處理孩子打人問題,首先要理解孩子背後的情緒,分清是「放負」還是遊戲,自然事半功倍。

 

小孩打人的原因有很多,鄧萬豪認為可以先把它們歸類為帶有負面的情緒,和沒有負面情緒,「從兒童心理發展的角度來看,行為和情緒是息息相關的。打人是一種行為,而相關的情緒可以是憤怒、悲傷、害怕,或興奮、高興,前三者就是負面的情緒。」


疏理情緒有助教導
鄧萬豪表示小孩打人可能是表達負面情緒的行為,「例如發洩遊戲輸了的憤怒、玩具弄壞了的傷心。大人如果沒有疏導而是直接制止或說教,可能適得其反,令小孩的情緒和行為更加爆發,演變成更多打人行為。」小孩的情緒通常有極高傳染性,家長也有可能被負面情緒感染,鄧萬豪續指,「當大家都『火滾』時,所有道理便會聽不進耳朵。家長要先調節好自己的情緒,讓自己冷靜下來再與孩子對話。然後留意子女的表情、眼神,若發現以上的情緒可嘗試先安撫他們。」

最有效的方法包括聆聽及接受子女的心聲、以對話引導他們說出感受(例如「媽媽明白你好嬲」、 「媽媽知道你好難過」)、輕輕的身體接觸(如掃背、拍膊頭、擁抱),這些動作可讓他們感受到家長的體諒和認同,有助撫平小孩的情緒和建立互信,這時候採用合適的教學便會有效得多,例如讓孩子認識錯誤的行為並鼓勵孩子道歉;提醒下次遇到同樣事情應如何處理、化解衝突;教導合適的社交技巧和同理心。

adblk6


玩得太瘋也會出手
若果小孩並沒有負面情緒,那麼打人很可能是相處過程中的錯手動作。鄧萬豪解釋,「例如模仿遊戲中其他人的行為、跑跑跳跳中玩得太興奮,或身體平衡和協調能力未成熟,而發生的『過火』動作。遇到這些情況,家長只需要如常教導孩子合適的玩遊戲方法和動作便可。」

小孩語言表達能力未成熟,有時只可以偏激行為發洩內心鬱悶。當爸爸媽媽看到小孩打人,除了及時制止,幫助他們處理行為和情緒需要,否則小孩便容易養成打人的習慣了。
 

給小孩一些身體接觸如擁抱等,可有效撫平孩子情緒。

給小孩一些身體接觸如擁抱等,可有效撫平孩子情緒。

鄧萬豪認為家長面對小孩打人,應先理解小孩的情緒。

鄧萬豪認為家長面對小孩打人,應先理解小孩的情緒。

會員免費換香港麥當勞叔叔之家慈善基金「愛❤迎蛇年利是封」及揮春!

會員免費換香港麥當勞叔叔之家慈善基金「愛❤迎蛇年利是封」及揮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