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癌為本港男士第三大常見癌症,逾半患者確診時已是第三或第四期。最新本地調查發現,九成50至75歲男士並未接受過PSA(前列腺特異抗原)檢查,有關意識相對薄弱;由於前列腺癌初期可以沒有徵狀,或導致延誤診治。
香港泌尿外科學會委員、泌尿外科專科醫生馬偉傑表示,前列腺是男性生殖系統器官之一,包圍一小段尿道,「雖然前列腺癌成因未明,但50歲以上、有家族病史、肥胖都是風險因素。患者早期徵狀不明顯,隨腫瘤逐漸增大,或有小便困難、小便緩慢、小便後感覺沒有排清、小便後滴尿、尿頻等徵狀,部分與前列腺肥大相似。」
檢查意識低
香港泌尿外科學會及香港泌尿腫瘤科學會早前舉辦前「腺」支援篩查活動,為50至75歲男士做PSA檢測,並了解他們對前列腺健康的關注程度,合共為415名男士完成檢測。結果發現九成人未曾接受過PSA檢查,而有七成人出現泌尿系統徵狀,包括排尿不暢等;即使有家族病史人士,僅一成於過去5年有做過PSA篩檢。而活動的篩檢結果發現,有三成人PSA指數高於正常水平,更有一人隨後確診前列腺癌。香港泌尿外科學會會長、香港中文大學泌尿外科副教授趙家鋒醫生認為,「結果反映港人對PSA檢查的意識低,即使有相關病徵也沒有正視問題。」
PSA指數
PSA指數用於評估前列腺癌風險,若水平高於4µg/L,便有需要進一步抽取組織化驗是否患上前列腺癌,惟年齡增長、前列腺肥大都會令PSA指數上升;若水平高於10µg/L,風險便大大提高;超過20µg/L的話,代表癌症較惡,有可能已出現擴散。對於前列腺癌患者,PSA指數也可用於評估治療成效。
早診早治為關鍵
香港泌尿腫瘤科學會副會長、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潘明駿指,本港新確診前列腺癌患者中,51.1%屬第三或四期,反觀歐美這些期數的患者只佔少數。「確診時期數愈高,存活率愈低,第四期患者5年存活率更跌至不足五成,可見早診早治尤為重要。」
兩方面抑制癌細胞
醫生會根據患者病情作出個人化治療,極早期患者可積極監察,待腫瘤有增生跡象才作治療;低至中風險患者可藉外科手術、放射治療根治;而雄激素阻斷療法(ADT)則大部分患者合用,以減少男性荷爾蒙來抑制腫瘤生長。而近年的標準治療方法,會在ADT以外加入新一代口服雄激素受體抑制劑,阻止雄激素與癌細胞上相關受體結合,進一步抑制癌細胞生長,有助延長存活期。香港泌尿腫瘤科學會會長、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鄺維基呼籲男士們應恆常檢查PSA指數,「現在只須『篤手指』十分方便,即時可知結果;若有相關徵狀要及早求醫。即使病情踏入晚期,積極接治療亦可有非常理想的效果。」趙家鋒續指,「希望政府可增撥資源,透過醫生找出高風險人士做篩查,以達到及早發現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