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港每年有超過一千宗末期腎衰竭新症患者,繼而需要洗腎或者排隊換腎。然而慢性腎病的治療方案多年來並沒有突破,仍沿用近20年前證實可減慢腎功能惡化的藥物組合。幸而最新研究發現本用於糖尿病的SGLT2抑制劑,對於減低腎病惡化和死亡風險亦很有幫助。
腎病科專科醫生何繼良表示,腎衰竭可劃分為第一至第五期,「第一期腎功能正常,會出現蛋白尿或血尿等;第二期只有輕度腎功能下降,可是患者未必感覺到任何病徵;如腎病踏入中至晚期,病情已難以逆轉;末期腎衰竭患者更要接受洗腎或換腎,美國2018年的報告指洗腎患者的5年存活率只得43.2%。」
糖尿為主因
導致末期腎衰竭的原因,有腎小球炎(22%)、高血壓(11%),不過最主要因素是糖尿病,佔49%。何繼良指,「血糖過高會破壞腎臟的的微小血管,造成慢性腎病,估計本港每6位糖尿病患者就有一位出現腎功能急速惡化。另一方面,患者的死因多數不是因為腎病,有超過半數是死於心血管疾病。」故及早發覺、找出腎病原因作治療,防止腎衰竭相當重要,何繼良建議高危人士尤其糖尿病患者,應及早定期檢查,以免腎功能惡化至不可逆轉階段。
減腎功能惡化近半
治療慢性腎病的藥物相當有限,主要採用血管緊張素轉化酶(ACEI)和血管緊張素II型受體阻滯劑(ARB)保護腎臟延緩惡化。近年新型糖尿病藥SGLT2抑制劑在糖尿病人身上有保護腎臟和心臟的功能,最新研究(DAPA-CKD)更將非糖尿病患者也納入為研究對象,腎病科專科醫生羅學敬指,「結果發現SGLT2抑制劑(達格列淨)對腎病患者有明顯幫助,可減低腎衰竭、因心血管疾病/腎病死亡風險達39%,並減低腎功能惡化(下降一半或以上)風險47%、末期腎衰竭36%、長期洗腎34%等,而且非糖尿病的慢性腎病患者同樣有效。」
對於已長期接受治療但腎功能仍持續下降的患者,就有額外的治療新選擇。羅學敬提醒,新治療或帶來脫水或尿道炎等副作用,建議使用前先諮詢醫生。
改善生活習慣
慢性腎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上要特別留意飲食,羅學敬認為要改善生活習慣,包括戒煙和保持恆常運動,「飲食方面應三低一高,即低鹽、低糖、低油和高纖,因應腎功能的情況,可能要減少蛋白質、磷質及鉀質的攝取。另外亦要嚴控三高,以免腎功能加速衰退和減低心血管病風險。」
珍惜腎臟
現年53歲的Kit,患上糖尿病多年,而且有糖尿眼、慢性腎病三高等併發症。2011年一場大病之後,令腎臟加速衰竭,需要每星期入院兩次做血液透析。到了2016年換腎後,精神和胃口大為好轉,並開始控制飲食和運動,亦準時覆診和用藥。
何繼良提醒,不少患者換腎後以為一勞永逸,「如果生活沒有改變,疾病會再次出現,所以要好好控制飲食和三高,珍惜得來不易的腎臟。」

(左起)Kit、何繼良和羅學敬。

若腎衰竭達末期,就需要定期作血液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