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2018-02-01 06:00:00

影響親子關係 家長壓力增 ADHD求醫治療輪候逾年

分享:
林蕙芬(右)期望當局可增撥資源,及早介入幫助患者及家長。

林蕙芬(右)期望當局可增撥資源,及早介入幫助患者及家長。

現時已有不少家長或老師,了解到小朋友過於活潑,上堂或做功課時不專心,有可能是患上專注力失調及過度活躍症(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不過尋求確診及治療卻仍需時,令家長倍感壓力。一項最新研究顯示,一半患童由求醫至確診及治療需輪候一年以上,部分更長達兩至三年,或延誤患者盡早得到治療的機會。
 

8歲的琦琦於3年前在公立醫院確診患有過度活躍症,其後她每日都要服藥控制病情,病情暫時受控;其弟弟揚揚現時4歲多,由於有家姐的經驗,故其母葉太便特別留意他,並於他2歲時到私家醫生接受評估,結果揚揚(圖左)同樣確診患有過度活躍症;葉太表示,揚揚進食時經常不專心、學習詞語的成績不合格,而且發音不準,其後他被轉介至公立醫院兒童及青少年精神科門診,但需輪候至約6歲時才能見醫生。

ADHD是一種神經出現生理異常的情況,兒童體智及行為發展學科專科醫生林蕙芬表示現時本港有逾4萬名患者,發病率與國際數字相若,約為3%至7%。ADHD症狀多是患者專注力較弱,不能依足指示完成獲指派的工作、容易受到無關的事物干擾、較難安定下來,且未能控制衝動,會打岔別人的對話或強行加入別人的遊戲。

為了解本港ADHD兒童的求醫情況,香港教育大學特殊學習需要與融合教育中心一項研究,訪問了508位ADHD兒童的家長,結果顯示,逾九成家長的子女已被確診,近八成人於公營機構輪候求診。不過,逾三成人需等候1至2年,逾兩成人更是輪候2年以上;逾兩成人於輪候期間,症狀會加劇,結果一半家長在等候時感到壓力。

林蕙芬表示,ADHD除透過藥物治療外,行為治療同樣重要,因患童的自信心較低及社交解難能力較弱,故行為治療對他們亦很重要;行為治療主要是透過獎賞去增加良好行為的出現次數;她又強調,及早治療除能降低兒童成長的影響外,亦能減少家長的壓力,故期望當局可以增撥資源,及早介入幫助患者及其家庭。

adblk6

立即更新/下載AM730手機APP 體驗升級功能

全新會員積分獎賞計劃 打開App進入會員專區體驗升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