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病是繼癌症之後本港的第二號殺手,當中冠心病最為常見。如果供應血液到心臟的冠狀動脈收窄甚至閉塞,就會使心臟肌肉缺氧、心肌梗塞、心臟衰竭,甚至死亡。中大研究則發現,嚴重冠心病患者在搭橋手術之後,配合理想的膽固醇水平控制,長遠可減心源性死亡或心血管疾病風險。
中大醫學院外科學系心胸外科教授及主任黃鴻亮表示,當冠狀動脈內膜有脂性物質積聚,血管就會變窄及失去彈性,稱為粥樣硬化,「如粥樣硬化物忽然爆裂,內裡物質與血液接觸並形成血栓,就會阻塞血管,心臟病發。患者會感到胸口有被壓住的感覺,難以呼吸,嚴重者心律變亂、休克,甚至死亡。」
開胸式手術
冠心病的一線治療為藥物治療,但若患者三條冠狀動脈都有閉塞的話,就難以透過藥物紓緩徵狀,也不能根治問題,威爾斯親王醫院心胸外科部顧問醫生郭慧婷續指,「這情況下可能要考慮搭橋手術,對本身患有糖尿病,又或心臟功能已減弱的患者,能有最大益處。」搭橋手術為開胸式手術,在閉塞動脈附近搭建血管繞道,改變血液流通路線,增加供應心臟的血液量。術後會用儀器量度搭橋質素,確保功能良好及耐用。患者一般須住院5至7日。
控制膽固醇至關重要
在港搭橋手術已有數十年歷史,但一直未有相關的膽固醇水平長期研究。是次研究團隊便追蹤309名於2007至2008年在威院做搭橋手術的患者,跟進12.5年後發現,12年後因心臟病死亡只有6.8%,再次心臟病發有8.7%,再次心絞痛為13.3%,而要再搭橋或通波仔為9.7%。威爾斯親王醫院心胸外科部駐院醫生林諾賢指出,「搭橋有效防止心臟病發,而分析研究數據之下,發現壞膽固醇每上升1mmol/L會令心源性死亡風險每年增加2.3%;維持壞膽固醇低於2.3mmol/L、總壞膽固醇低於3.2mmol/L及好膽固醇百分比多於28.6%,便可大大減低心臟病死亡風險,是患者術後的理想水平。」不過研究中有37.2%患者未能達標,林諾賢希望研究能提醒病人要持之以恆管理膽固醇水平。
良好習慣不復發
現年61歲的李先生,是參與研究的患者之一。2008年因下班踏單車回家時胸口痛而求診,經冠狀動脈造影發現3條冠狀動脈都出現阻塞,需要做搭橋手術。術後2個月可以上班,並維持準時服藥、定時覆診、良好飲食和運動習慣,至今沒有再出現心絞痛。歐美心臟協會指引對於低密度膽固醇水平的要求愈趨嚴謹,最新為減少50%或少於1.4mmol/L。雖與研究結果有差別,但團隊並非希望更改指引,黃鴻亮認為,「我們下一步的研究方向是,在進一步減低壞膽固醇水平,能否再減心血管事件風險。另亦希望從影像學的方向,研究患者術後血管是否暢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