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病
2021-03-24 04:30:00
日報

劇烈運動易誘發心臟病?

分享:
劉柱柏指心臟病患者運動前宜先諮詢醫生。

劉柱柏指心臟病患者運動前宜先諮詢醫生。

不時出現劇烈運動後猝死的個案,很多都與心血管疾病有關,或會令心臟病患者懼怕而拒絕運動。香港心臟專科學院前院長劉柱柏卻表示,心臟病患者在運動中發病的風險不算高,如果有合適的運動習慣,更可強化心臟,減低病發風險。

 

心臟病有很多種,而通常35歲後患者大部分屬冠心病,其他例如心臟瓣膜、心臟肌肉的毛病,或者心律失常都可以與運動有關。劉柱柏指,「如以冠心病來說,患者在運動中有劇烈胸痛、頭暈、不正常心跳,或者與運動不成比例的氣喘,都是早期心臟有問題的象徵。」

adblk6


病發者多沒運動習慣
劉柱柏坦言,運動的確是引起心臟病發的其中一個原因,因為運動時血壓升高、心跳加速,會增加心臟負荷而提升風險。「不過要留意的是,以往的調查發現心臟病患者每運動50,000小時,才有一次病發的風險;而心臟病發的患者中,也只有4.4%之前曾做劇烈運動,同時他們多為平時沒有運動習慣的人。如果有運動習慣,甚至一星期做5次劇烈運動、訓練有素的人,運動時心臟病發的風險十分低。」


鍛煉心臟減復發
事實上,心臟病患者接受治療後,如有做復康運動,可減低復發風險10%至30%。劉柱柏續指,「但可以做到甚麼程度的運動則因人和病而異,需要作個別評估,例如做跑步測試,可在沒有心絞痛和心電圖的改變下到達哪個程度,再作運動建議。如粗略估算,可以維持最高心率(220減去年齡)的六至七成心跳做30至60分鐘帶氧運動,每周5次,就可鍛煉心臟。一般通波仔3至6個月之後,已沒有特別運動限制,不過就不建議競技性的運動。」


明顯改變要留神
一位較年輕的血壓高患者,他有跑山的運動習慣,既劇烈又需要耐力。可是他發覺在6個月時間內,跑10公里的時間增加接近一倍。雖然仍然可以跑,比起一般人體能亦較好,但對他來說是一個明顯的改變。檢查後發現其中一條冠狀動脈有七成阻塞,於是以通波仔手術處理問題。手術後3個月,患者可以重新運動,並回復以往的運動量。劉柱柏提醒,有運動習慣人士心臟供血較好,相反或隱藏了部分病徵,往往出現突發事件才知道心臟有問題,建議運動人士若發現運動時感覺改變,如容易氣喘,甚至心絞痛或暈倒,必須盡早求診。

adblk7
運動前後須做足熱身和緩和運動。

運動前後須做足熱身和緩和運動。

心臟病人運動宜忌

心臟病人運動宜忌

立即更新/下載AM730手機APP 體驗升級功能

全新會員積分獎賞計劃 打開App進入會員專區體驗升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