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心臟病,一般會想起冠心病、心臟衰竭或心律問題,但原來較少聽聞的心肌病ATTR-CM,除了典型心臟衰竭的徵狀外,還可能伴隨手麻、腳痛、腹瀉等看似普通的問題,讓人難以覺察。心臟科專科醫生郭俊傑希望大眾能提高對此病的認知,以及早介入治療,延長存活期。
ATTR-CM全名為轉甲狀腺素蛋白類澱粉樣心肌病變,郭俊傑解釋,「此症是指體內一種名為轉甲狀腺素蛋白(TTR)的四合體結構變得不穩定,出現異常摺疊並積聚成有害的類澱粉樣纖維蛋白,並視乎積聚於身體哪些部位而誘發出相關徵狀。」
或有手腳麻木腹瀉
如果類澱粉樣纖維蛋白積聚於心臟,將導致心肌增厚,出現呼吸急促、疲勞虛弱、下肢及腹部水腫如同心臟衰竭徵狀,還有心臟傳導異常問題如心房顫動、胸痛、瀰漫性心肌缺氧、主動脈瓣狹窄等。若積聚於手腳,則可有腕管綜合症狀如手指麻木、刺痛;周邊神經病變症狀如腳趾或腳部疼痛。積聚於腸胃也可出現腹瀉、便秘噁心、易飽滯;亦可能有下背或腿部有麻木感的腰椎狹窄徵狀。
確診率被低估
事實上此症並不罕見,80歲以上人士中約四分一在解剖時發現心肌有明顯TTR澱粉樣沉積。郭俊傑表示,「非心臟相關病徵並不易聯想到此症,其實這類徵狀在不少患者中比心臟表徵早了5至7年出現;同時此症又易於誤診為心臟衰竭,也許在用藥後療效不理想才有所懷疑;而傳統檢測需抽活組織檢驗又具入侵性,故相信此症的確診率一直被低估。」
診治均有突破
ATTR-CM可以致命,並細分為野生型和遺傳型,研究指出由確診起計,前者存活期只有3.5年,後者更只得2.5年,故提升確診率非常重要。近年於診治ATTR-CM有所突破,能夠透過最新的核子掃描作為檢測,若有懷疑即可簡單、無入侵性地評估,有助提升確診率和及早介入治療。郭俊傑續指,「治療方面過往只可移植心臟、肝臟,現在則有針對性的口服藥,能夠穩定TTR,減低類澱粉樣纖維蛋白的形成和積聚,減慢病情惡化。」研究亦指出該藥物可減30個月死亡率達三成,並減低心臟相關入院風險32%,使患者有較佳日常活動能力。
花一年才確診
55歲的Tim在2019年初開始感身體不適,因咳嗽、易「冇氣」而向呼吸系統科專科醫生求診,但檢查未發現任何問題。之後出現吞嚥困難等腸胃道徵狀,無奈照腸鏡結果也是正常,即使用藥也未見徵狀改善。家庭醫生建議向心臟科專科求醫,接受心臟超聲波檢查後診斷為心肌肥厚症,但藥物治療2個月情況依舊。Tim向另一心臟科專科醫生求醫,醫生發現Tim有腳部麻痺及腫脹,2020年初入院接受血液檢查始確診類澱粉沉積症,治療半年後情況逐步改善,現可如常上落樓梯,也沒有頭暈氣喘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