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人的急促節奏聞名世界。為家庭、事業營營役役的同時,消耗的是時間、體力,甚至是精神健康。有初投身金融界的「打工仔」受職場競爭、工作壓力困擾,情緒終不勝負荷,患上抑鬱症。要助患者全方面重回正軌,改善情緒當然重要,而現時的新型藥物治療更可提升患者的動力和精神,患者可盡早恢復往常的生活。
遇上不如意的事,情緒低落屬人之常情,精神科專科醫生何雅莉提醒,「假如負面情緒持續超過2星期,事情解決後仍無法排解情緒問題,便可能是抑鬱症的徵兆。」缺乏動力、對任何事物失去興趣、經常失眠及食慾不振等,都有可能與抑鬱症有關,一旦遇到這些情況便應多加留意。
藥物配合心理輔導
患者求醫時,醫生會評估患者的情緒、動力、睡眠及想法等,亦會詢問其病歷及家族病史,以判斷患者的嚴重程度,再商討合適的治療方案。抑鬱症一般以藥物及心理輔導作治療。傳統藥物如三環類抗抑鬱藥,透過調節神經傳導物質,以助改善情緒,不過患者服藥後容易感到疲倦及缺乏動力等,影響工作及生活。
助恢復動力
新型藥物如選擇性血清素回收抑制劑(SSRI)及血清素及去甲腎上腺素回收抑制劑(SNRI),均有效改善情緒,幫助患者的生活盡快回到正軌,副作用亦比傳統藥物少。SSRI藥物可有效增加腦內血清素,以改善抑鬱;而SNRI藥物則能同時增加腦內血清素及去甲腎上腺素水平,助患者改善情緒、精神及動力。SNRI藥物的起效速度較快,服藥約2星期後便能見效。不過SNRI藥物亦有其副作用,例如感到噁心及便秘等,但大多副作用只維持1至2天,患者毋須過分擔心。
規律生活助身心健康
何雅莉分享有一名二十多歲初出茅廬的女患者,她從事金融業,工作壓力十分大及經常加班,加上與同事競爭激烈致關係欠佳。職場壓力及家庭的經濟負擔使她經常失眠、食慾不振及自信心低落,甚至上班時哭泣。她求醫後確診抑鬱症,需要用藥改善情況。她的情緒漸漸變得穩定,睡眠質素亦有好轉,但仍然缺乏動力,難以集中精神。於是轉用SNRI藥物,服藥1個月後已回復動力。何雅莉叮囑,「患者不應自行停藥,醫生會根據患者病情而調節藥物及其劑量,亦建議患者與醫生多溝通,定時保持聯繫,確保得到最適當的治療。」醫生建議大眾保持規律的生活習慣,如早睡早起及飲食均衡等,以維持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