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人生活急促繁忙,精神緊張在所難免,但若然「屈埋屈埋」,壓力累積到一個程度,便容易爆發形成情緒病。相關病症中值得留意的是躁鬱症,患者的情緒波動十分大,時而亢奮時而消沉,如懷疑出現類似徵狀,建議及早求診;而親友亦應多鼓勵及支持患者,助其回復正常生活。

精神科專科醫生陳蔓蕾(圓圖)表示,一個人如果比較緊張、執著、焦慮等,會令性格變得負面,容易造成壓力過大而令躁鬱症病發,「此外,身邊發生一些不順利的事情,例如感情或工作上不如意,至親離世、喪偶,甚至搬屋、移民等,若帶來太大壓力,都會提高發病機會。」
情緒走兩極
躁鬱症患者的情緒會走向兩極,於躁狂的周期,「輕躁狂」時只覺得說話比較多、開心、有自信;嚴重一點到「躁狂」時會非常活躍早出晚歸、出現判斷混亂,例如瘋狂購物「碌爆卡」;再嚴重甚至會有幻聽,以為自己是上帝的使者等。抑鬱周期方面,初期會悶悶不樂、不想出街、記憶力差等;變差的話會變成不說話、躺在床上連房門也不出,甚至失眠、沒胃口;到極嚴重時也會出現妄想,覺得自己一無是處,人生沒有意思,有可能產生傷害自己的念頭。患者在周期轉換間多會出現強烈焦慮感,如發現自己有類似徵狀,宜盡快求醫,以免病情變得嚴重。

找一種自己喜歡的活動如行山等,能夠有效減壓。
延病發周期
陳蔓蕾解釋,每個病人的周期高低長短也不一樣,可以偏重躁狂,只有一兩次抑鬱,又可以在抑鬱周期中忽然有一天躁狂,組合極多而且情況複雜,因此建議病人及早向專科醫生求診比較恰當。「醫治的目標是盡量令患者不再病發,因為病發的其中一個危險是會病發得更頻密,故此病人情緒保持穩定得愈久愈好。」
陳蔓蕾提醒,抑鬱症的病人如果發覺久醫未愈甚至達數年,其實有機會是躁鬱症,「可能第一次病發恰巧是抑鬱的周期,而治療兩個病症的藥物並不相同,因此有這情況的病人需多加留意。」
親友應支持
如想幫助患者,陳蔓蕾認為首先不要為躁鬱症加上負面的標籤,「應以平常心對待,視之為一個普通的疾病,就像感冒般。此外,關心他們時,避免說『你諗多咗喇』、『唔好咁負面啦』一類說話,因為他們是明白的,只是做不到,聽到這反令他們更『忟憎』。我們不妨靜心聆聽他們吐苦水,這已有助排解其心中鬱結;進一步可以問有甚麼能幫助他們,若可為他們解決一些問題,對其病情及減壓方面亦有幫助。」陳蔓蕾建議大家,平時應多做一些令自己放鬆的活動,例如行山、聽音樂、游泳等,將壓力減低,發病的風險亦會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