躁狂抑鬱症又稱「雙相情感障礙」,患者會在「躁狂」與「抑鬱」兩種極端情緒之間,於不同時間互相交替,並影響患者的思想及行為。精神科專科黎智麟醫生指,躁鬱症可令患者情緒出現劇烈變化,一旦情緒失控,更會做出危險行為;現時有長效針劑可穩定患者情緒,更可解決患者忘記服藥及因病識感低(即自覺自己患有疾病並需要治療的能力)而自行停藥的問題,有效控制病情。
黎醫生指,躁鬱症發病年齡大多在青年至成年期之間。在躁狂發作期間,患者情緒會變得高漲,脾氣變得暴躁及缺乏耐性,更會縮短睡眠時間,但仍然精力充沛,亦會表現得過分自信,容易作出衝動行為,如超速駕駛、胡亂賭博及過度消費等。在抑鬱發作時,症狀與抑鬱症極為相似,患者會長時間情緒低落,對事物失去興趣及動力,而且變得悲觀絕望,或會出現失眠、食慾不振,嚴重者甚至會產生自殺念頭。
躁鬱症易誤診 有家族病史要留意
「在診斷時,醫生會評估患者於不同階段出現的情緒狀態。躁鬱症患者於初次發病時,大多表現為抑鬱症的症狀,有機會被誤診為抑鬱症。患者接受抗抑鬱藥物治療後,有機會將病情轉變為躁狂期。」黎醫生說。有躁鬱症的家族病史、童年創傷(如曾受虐待、失去至親)的人士都會增加患上躁鬱症的風險。
曾有個案,20多歲的李小姐任職會計師,父親患有躁鬱症。李小姐因工作繁忙,同時需要應付不同的專業考試,首次發病時有抑鬱的症狀。經醫生評估,診斷李小姐患有中度抑鬱,醫生為她處方抗抑鬱藥物,抑鬱的症狀在短期內已經消退。再次覆診時,她的情緒變得高漲,出現躁狂的病徵,加上家族有躁鬱症的病史,醫生為她處方穩定情緒的抗精神病藥物。但服藥後,李小姐的情緒變得不穩定,甚至出現危險行為而需要送院接受治療。其後病情受控出院,但藥物的副作用令她疲累難受,有時亦會忘記服藥。與醫生商討後,李小姐轉用新一代的抗精神病藥物長效針劑,不但疲倦感大有改善,情緒亦維持穩定,沒有復發,使她能夠重投工作。
長效針劑副作用較少 治療成效更穩定
在治療方面,會以控制病徵、穩定患者情緒,以及幫助患者的生活重回正軌為治療目標。醫生通常會處方穩定情緒的藥物,例如鋰劑和丙戊酸鈉。使用鋰劑的患者需要定期抽血檢驗,以確保體內鋰含量正常,而女性患者在服用這兩種藥物期間更要避免懷孕,以減低嬰兒先天畸形的風險。
患者或因受病情影響令情緒不穩定,而不按照醫囑服藥。「例如在躁狂階段時,患者自以為已經痊癒而拒絕服藥;而在抑鬱階段時,或因集中力下降而忘記服藥。」黎醫生表示,現時有新一代的抗精神病藥物長效針劑供患者選擇,以調節體內的多巴胺水平,有助穩定患者情緒。患者只需每數星期或每月到診所或醫院接受一次藥物注射,便可以減輕服藥對患者的影響,尤其是全職人士的日常生活,亦可以減少照顧者每天提醒患者依時服藥的壓力和擔憂。長效針劑透過手臂或臀部肌肉注射,藥物會於體內慢慢釋放藥效,從而穩定藥物在體內的濃度,有效地控制患者病徵、穩定情緒,以及改善功能恢復。長效針劑的副作用(例如手震、催乳素增加及體重增加)亦相較少,有助提高患者的藥物依從性,減低復發及入院的風險。
黎醫生提醒,治療躁鬱症有不同方案,患者應與主診醫生商討,選擇最合適的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