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團隊冀政府能資助同志青少年及家長精神健康的服務,並推動公眾教育。
雖然同志「出櫃」已不是新鮮事,但如子女向父母表示自己是同性戀者,卻非所有父母可以接受,更可能因此影響心理健康,出現抑鬱及焦慮徵狀。
家長或感自責
香港小童群益會「性向無限計劃」邀請香港中文大學性小眾研究計劃合作,研究年輕同志及其家長的精神健康。結果發現大部分年輕同志認為得到父母的接納相當重要,超過八成家長也希望子女向自己透露性傾向,但同時有近半家長在子女向自己出櫃時的第一反應是不接受或完全不接受,繼而有35.2%家長產生中至高度擔心情緒。另外,分別有55.2%和64.4%家長感絕望和自我責備,16.6%曾有自殺念頭,4.2%更企圖自殺。
強化性別認同
研究團隊發現家長對孩子性傾向持負面態度,會承受較多抑鬱和焦慮症狀,因擔心孩子受到歧視等;如果家長接納的話,家長及年輕同志對生活的滿意程度較高。因此團隊建議,家長如遇子女出櫃,可接納自己當下情緒,慢慢消化,有需要可尋求社工協助;學校在家長教育和性教育中,強化性傾向及性別認同,讓家庭可接納家人的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