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近年人口老化,獨居長者數字亦不斷上升。有研究顯示,本港約有10%的長者出現抑鬱徵狀,臨近大時大節,長者的情緒便更易受節日影響;有調查更顯示港人普遍對晚年抑鬱存有誤解,未能及早發現問題。因此,有學者提醒市民,應多留意長者的狀況轉變及投訴,及早幫助長者走出抑鬱。
「賽馬會樂齡同行計劃」早前訪問了1,332名本港市民,結果顯示,大部分港人認為晚年抑鬱情況普遍。不過,調查亦發現,港人對長者抑鬱存有誤解,有四成人誤以為抑鬱是老年的正常反應;四成人認為長者談及自殺時不是認真,近半數人不確定記憶問題也可能是長者抑鬱的症狀之一;至於在處理手法上,逾七成人以為提醒長者自己的福氣或往好處看,便是協助他們。
該計劃總監及港大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系主任林一星(圖右2)表示,不少人想起晚年,便自然聯想到灰暗、孤獨、無望等負面形象,因此容易會「正常化」了長者抑鬱。晚年抑鬱雖有一些生理成因,但心理社交因素例如孤獨、寂寞感等更值得關注。
港大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助理教授黃凱茵(圖右1)提醒市民,可多留意長者的狀況轉變及投訴,因晚年抑鬱可以透過身體不適或認知問題等表現出來;定時抽空陪伴,與長者共同發掘新興趣,也有助長者走出抑鬱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