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2022-08-29 04:29:15
日報

整合大數據 應對抗菌素耐藥性

分享:
整合大數據 應對抗菌素耐藥性

整合大數據 應對抗菌素耐藥性

抗生素是用於治療或者預防人類、動物和植物受到細菌感染的藥物,隨時間推移,細菌會發展出「抗菌素耐藥性」,令藥物治療失效。如果細菌同時對多種常用的抗生素都產生耐藥性,便會成為「超級惡菌」。

港大醫學院護理學院及公共衞生學院助理教授徐詩鈴博士指出,「抗菌素耐藥性的出現,會使受到細菌感染的患者因無法治療而延長患病時間、增加死亡風險;由於未能預防和治療感染,很多醫療程序如器官移植、癌症化療、糖尿病管理和重大手術的風險便會大增。」有研究估計,如果不採取行動處理耐藥性問題,估計2050年會有高達1,000萬人因此死亡。

adblk6
徐詩鈴 吳蓬

徐詩鈴(左)及吳蓬(右)。

兩種傳播途徑

超級惡菌的傳播途徑主要有兩方面。首先,當人服用抗生素之後,殺死了部分細菌,但具抗藥性基因的細菌則存活並繼續在體內繁殖;而當他們進入醫院、診所或社區,有關細菌便可通過不潔的設施、直接接觸等傳染他人。徐詩鈴續指,「另一途徑是於食用動物中使用了抗生素,而含有抗藥性細菌的糞便污染了動物製品、泥土和水,農民亦可能會使用受污染的水灌溉農作物。若消費者食用了未經徹底煮熟的受污染食物,便會受到感染。」

或現致命感染

香港較常見的超級惡菌,包括耐碳青霉烯鮑氏不動桿菌、耐甲氧西林金黃葡萄球菌、超廣譜β-內酰胺酶耐藥性大腸桿菌及產碳青霉烯酶腸道桿菌(CPE)。其中CPE在港感染個案持續上升,由2011年的19名患者,增至2015年的340名患者。如感染這種細菌,可能毫無症狀,但亦可以引致嚴重,甚至致命的感染。徐詩鈴解釋,「碳青霉烯一般被視為抗生素的最後防線,而一旦感染CPE便會使之無效,令治療方法受限,難以處理嚴重感染。」

adblk7
耐藥性細菌 抗生素

感染到具耐藥性細菌或難以治療。

CPE發病率上升

徐詩鈴直言,「出現抗菌素耐藥性是自然定律,然而不當或過度使用抗生素會加劇問題發展,醫學界未必可及時研發新藥對付超級惡菌。」為了解本港CPE的流行病學情況,港大醫學院作出研究,利用醫管局的臨床醫療數據分析及報告系統,找出2008至2019年共23,797個CPE檢測紀錄,發現17.9%為陽性。對比之下發現曾使用任何β-內酰胺抗生素(常用於呼吸道感染,盤尼西林是其中一種)是攜帶CPE的獨立風險因素,提升37%風險。同時發現CPE發病率穩步上升,每年7至9月是高峰期。

望建構監測大數據

港大醫學院公共衞生學院流行病和生物統計學助理教授吳蓬博士認為,「是次研究結果跟以往研究相似,但數據庫的檢測結果大多來自具有相關風險因素的患者,陽性比例或被高估;研究亦未包含社區中的無症狀帶菌者,又可能低估了社會情況。」若要透過大數據管理抗菌素耐藥性,從而制訂應對策略,目前正面對數據收集的問題,「建議加強醫療機構的抗菌素耐藥性監測,統一監測方法;建立監察系統大數據,數據包括醫管局、公共衛生化驗服務處,以涵蓋食用動物和食物的監測平台,以便得到更廣泛及全面數據。同時要加強公眾使用抗生素的認知,減慢問題惡化速度。」

🎁 amJetso送新西蘭天然礦泉水Oravida盒裝10L ,立即開APP玩👇 👇

amJetso送新西蘭天然礦泉水Oravida盒裝10L ,立即開APP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