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困疫情兩年多,大家都想返鄉下,無論是真正的家鄉,還是年年都要去一去的日本、韓國或泰國,縱使Omicron病毒正在全港以至香港肆虐,但不同的專家均派定心丸,指新冠疫症有望終結,不再成為干擾正常生活的因素。
個案數目快上快落
多位美國的專家均不敢預測疫情的走向,就如Omicron的出現,這種傳染力大卻殺傷力弱的病毒,在美國造成數以百萬計的感染及入院,情況似乎十分嚴重,但專家從南非的情況看到希望。南非於去年11月首次發現Omicron,感染病例迅速增加,達到頂峰後亦迅速下降,英國的情況亦類同。
估計6月回復正常生活
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公共衛生學院傳染病專家Dr. John Swartzberg 認為,估計在數星期內,美國的Omicron個案會達至頂峰,可能最快在二月中疫情便會趨緩,到春季就會如去年同期一樣,感染個案會持續減少。他更樂觀估計,到五、六月時生活可大致回復正常,原因是隨著大部分人透過天然感染或接種疫苗而得到免疫力,都有助人們對抗舊有及新出現的變種病毒。
成為風土病
史丹福大學醫學院的流行病學家和傳染病專家Yvonne Maldonado相信,感染個案仍會持續出現,原因是新冠病毒很可能已經成為風土病,日後幾乎肯定會有新的變種病毒出現,其傳染性、引起的症狀及毒性難以估計,而這正時預防疫潮變化最難的地方。
她表示,新冠病毒就如1918年造成全球三分一人受感染的H1N1流感病毒,縱便大流行消失,但相關病毒仍然存在。當新冠病毒大流行退卻後,抗疫的重點將不再是預防感染,而是專注保護容易出現嚴重併發症的群組,例如藥廠可能要按每年流行的病毒株製作相應的疫苗,以及研發有效的抗體及抗病毒藥物。
接種疫苗
即使疫情發展不似預期,甚至出現更惡更難對付的病毒株,但專家認為現在已經有應付的武器,就是接種疫苗,還有戴口罩及頻檢測。約翰霍普金斯醫學院肺病專家Dr Galiatsatos直言,疫情如何走向全視乎大家的選擇,因為疫苗接種率愈低,住院的人數便愈多,而感染個案愈多,病毒出現危險變異的風險亦愈高,相反則愈早可以盡早終結疫情流行,並逐漸適應這種新的風土病。
曾經擔任美國疾控中心主管的Dr. Tom Frieden指出,只要抗疫策略正確,新冠肺炎將不會主導人們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