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2022-02-14 04:29:00
日報

潰瘍性結腸炎 年輕患者多

分享:
潰瘍性結腸炎

潰瘍性結腸炎不少患者在30歲之前發病確診,由於無法根治,且發作時每天要上廁所多達8、9次,大大影響工作和生活。無奈目前有效控病的治療方法相對昂貴,香港炎症性腸病學會、香港結長友會、病人醫護權益協進會希望政府可審視相關藥物臨床指引,提供持續藥物支援,讓年輕患者繼續貢獻社會。

香港炎症性腸病學會秘書暨腸胃肝臟科專科醫生張嘉盛表示,本港潰瘍性結腸炎發病率過去30年不斷上升,最近統計指香港有1,839名患者,「年輕人士及有家族史者較高危,病因未明,但相信與免疫系統失調、腸道微生物群失衡,以及環境因素如高糖高脂飲食、食物中的添加劑和乳化劑等有關。」

張嘉盛,龐朝輝

張嘉盛(左)及龐朝輝(右)。

腸道反覆發炎

患者結腸黏膜會反覆發炎,出現大便帶血和黏液、反覆腹瀉腹痛的症狀,研究指45%患者病情反覆或不斷惡化,張嘉盛續指,「此症可致嚴重出血,甚至穿腸的併發症,需要入院接受治療的患者接近一半。若接受不同治療方案後病情仍未受控,或須將部分或整段結腸切除,過去數據指這部分佔15%患者。」切腸後要以造口收集糞便,又或將小腸末端連接肛門,以後每天更換造口袋,又或大便次數都多達7至8次,患者生活亦甚不便。

黏膜愈合為目標

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的目標,由以往紓緩症狀,已推前至黏膜愈合、回復生活質素,長遠大減切腸風險。病情輕至中度可用抗炎藥物如氨基水楊酸處理,發病時或須用類固醇紓緩症狀;中度至嚴重患者則可用免疫調節劑控病,惟副作用較多,如白血球低、胰臟炎,並增加淋巴癌和皮膚癌風險。另可考慮使用生物製劑,近年美國研究發現,生物製劑有促進黏膜愈合和維持緩解的作用;而十多年間生物製劑應用上升3.5倍下,切腸率同時減低46%,惟需要長期使用。

adblk6
情緒病

本港調查同時指有三分一受訪患者確診情緒病。

六成人望貢獻社會

至於本港情況,病人組織「香港結長友會」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當中46%患者於30歲以下時確診,愈七成人具專上學歷。發病時最嚴重平均維持症狀4.4個月、每天進出廁所最多平均達9次,最長留院時間平均有15天;逾九成人憂慮要切腸或用造口袋。雖然有48%患者獲醫生建議使用生物製劑,但當中四成人因經濟問題或不符合政府資助申請門檻等,未接受或停用生物製劑;然而有62%患者仍希望可貢獻社會。

冀得持續藥物支援

病人醫護權益協進會召集人龐朝輝醫生表示,現時只有診斷為嚴重活性潰瘍性結腸炎的患者,得到約個多月的生物製劑誘導治療,其後維持治療需要自費,又或向撒瑪利亞基金申請資助,但可通過經濟審查的患者甚少。「希望政府可為患者提供持續藥物支援,得到適切治療,避免因重複發病而影響生活質素和工作,令患者由受助者變成可重新投入社會、貢獻社會。」

🎁 amJetso送新西蘭天然礦泉水Oravida盒裝10L ,立即開APP玩👇 👇

amJetso送新西蘭天然礦泉水Oravida盒裝10L ,立即開APP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