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2021-08-25 04:30:00
日報

無故呼吸心跳加快 原來驚恐突襲

分享:

當面臨危險時,人體腎上腺素分泌會增加,繼而出現呼吸急促及心跳加速等現象,以準備身體隨時戰鬥或逃跑(Fight-or-flight response)。而驚恐症患者即使在安全情況,仍會無故出現這些生理反應,由於驚恐突襲隨時出現,患者每日都過著膽顫心驚的生活。

驚恐症首次發病,大多在15至25歲。精神科專科醫生關凱旋指出,「此病主要成因是患者腦內的傳遞物質水平失衡,包括血清素、去甲腎上腺素和氨酪酸等,同時亦受遺傳、心理和環境因素影響。」

關凱旋指患者發作時如可保持冷靜,有助減輕症狀,讓自己平靜下來。

關凱旋指患者發作時如可保持冷靜,有助減輕症狀,讓自己平靜下來。

發病無先兆


當驚恐突襲時,患者會無故冒汗、頭暈、心悸或感到呼吸困難,甚至產生「快將窒息」的感覺。病情嚴重的患者每天經歷驚恐突襲,甚至一日發作數次,每次可持續5分鐘至1小時不等。由於驚恐突襲毫無先兆,患者每天都過得膽顫心驚,害怕外出時突然發作,部分患者甚至因此避免外出或到人多的地方。
 

為壓力找出口


一般而言,驚恐症患者平日的情緒普遍正常,但發病時驚恐情緒會突然爆發,以致出現不同程度的驚恐反應。除了年齡及家族史等高危因素外,負面、焦慮及災難性思想或加劇驚恐症狀,而壓力大亦有可能誘發此病,因此尋找合適的紓壓活動,例如帶氧運動、瑜伽、靜觀及冥想等練習,為心中壓力提供一個出口,可有助減低壓力對精神健康的影響。

adblk6
靜觀、冥想等有助排解壓力,減低驚恐症發作風險。

靜觀、冥想等有助排解壓力,減低驚恐症發作風險。

藥物調節傳導物質水平


一旦病發時,關凱旋提醒,「患者最重要是保持冷靜,並透過放鬆肌肉及調節呼吸節奏,讓自己平靜下來。」 患者要避免跌入驚恐症狀的思想陷阱,了解驚恐突襲時有可能出現的身體反應,緊記自己並無即時生命危險或嚴重疾病,否則只會「自己嚇自己」,反令症狀加劇。面對驚恐突襲,除在發病時保持冷靜外,患者或需接受藥物治療,以調節腦內傳導物質如血清素及去甲腎上腺素等水平。病情輕微的個案一般在用藥約2至3星期後好轉,而較嚴重個案則需約半年以上療程。患有其他情緒共病的患者可能服藥期更長和需接受認知行為治療,調整思維模式來協助改善心裡障礙。

長期精神繃緊


曾有二十多歲的患者,因職場競爭氣氛及繁忙工作而長期處於精神繃緊狀態。他亦經常追看疫情新聞,並愈看愈不安,後來陸續出現胃痛、頭暈、發冷、呼吸困難及心跳加速等症狀。病情嚴重時,需要每星期請一至兩天病假,並盡量避免外出。後來他確診驚恐症並接受精神科治療,病情便得以改善。

立即更新/下載AM730手機APP 體驗升級功能

全新會員積分獎賞計劃 打開App進入會員專區體驗升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