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臟癌被喻為癌王,因五年存活率僅有6%,多數患者確診時已為晚期,且容易復發,與其他癌症相比,更讓患者難以接受。63歲的陳先生本來就屬於高瘦身材,退休後愈來愈瘦,卻沒察覺異常,後因腸胃不適就診才發現罹患胰臟癌,驚愕不已。由於腫瘤已侵犯到腸道,無法立刻安排手術,彰化基督教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曾若涵先安排進行化療,陳先生在醫師的叮嚀囑咐下,並未拋下原本就有的運動習慣,即使化療後感到虛弱也會起身運動,體力並未大幅衰退,腫瘤也在療程中縮小,後順利手術移除,持續追蹤。
胰臟癌晚期無法開刀 化療縮小腫瘤後可手術
胰臟附近有許多大血管,若腫瘤生長位置包覆血管,便會增加手術困難度,曾若涵醫師表示,民眾聽到晚期不必太驚慌,無法開刀也不代表已經轉移,晚期中真正轉移的病人大概三成,但若對化學治療反應良好,腫瘤縮小可與血管分離,都能後續開刀移除。由於常見轉移至肝臟,能手術完全移除乾淨的機率不高,不見得一勞永逸,目前治療指引以化學治療為標準。
癌細胞基因突變快易復發 化療合併治療接續上
胰臟癌最難纏的特色就是分化快、易復發,即使對化療藥物反應良好,可能半年後癌細胞又會基因突變後失效,再度復發。曾若涵醫師指出,目前用於治療胰臟癌的化療藥物種類眾多,針對這種基因突變特性,都會使用2至3種藥物合併治療,藉由不同藥物機轉來壓制癌細胞,第一線藥物失效也還有第二線、第三線可接應。其中二線藥物為國衛院與台灣藥廠研發出,加上微脂體包覆,副作用變少,與其他藥物合併使用可延長無疾病存活期,並已獲得美國FDA認證,也於2016年納入美國國家癌症資訊網(NCCN)治療指引,作為第二線標準治療建議。
癌因性疲憊、擔憂無法自理 癌友最大關卡
化學治療所帶來的不適,事實上現都已有不錯的藥物可以緩解,例如止吐藥、皮疹藥物等,即使落髮很多替代方案,且療程結束後也會再重新長出。「最麻煩的反而是癌因性疲憊,尤其在胰臟癌上又特別明顯,還有無法維持日常生活的恐懼感」,曾若涵醫師解釋,化療藥物會使免疫力及體力下滑,約治療半年後會出現嚴重的疲憊感,通常都建議病人治療前要維持體重,尤其打完化療的兩、三天,更鼓勵病人活動,不要臥床休息,愈覺得自己像病人,肌肉消耗更快,對後續治療也會增加難度。
臨床上的確有一些預防癌因性疲憊的健康食品與藥物,曾若涵醫師認為,最有效且不用多餘花費的方法還是運動,在治療早期體力尚未嚴重衰退時多走動,強度弱一點但時間拉長,都能維持一定體力。臨床上看到許多因為體力虛弱無法自理的病人,需要家人陪伴照顧,因不想拖累家人,也都會增加病人心理壓力。
同時,曾若涵醫師也坦言,胰臟癌當中的確也有人屬於運氣不好的一群,出現腹水,腸胃道吸收能力變差,體力消耗很驚人,此時通常建議進行非積極治療,走向安寧治療。治療的目的是維持足夠的生活品質,如果無法自理、又需要多人照顧,對病人來說也很折磨,她建議,如果家人罹癌,不要忌諱討論,家人都會有自己想法,讓他們參與決定,有品質的生活才是最值得討論。
【本文獲「健康醫療網」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