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齡是白內障最大的風險因素之一,據港大早前的流行病學統計研究,年紀愈大白內障發病率愈高。眼科專科醫生范靖琰提醒,不少患者以為視力模糊只是白內障,毋須急於做手術,於是可能患上其他眼疾而不自知。
白內障指眼球內的晶體退化變得不透明,因而影響視力,而當中再細分了多種類型,范靖琰表示,「如在臨床上觀察到不同的分為核心型白內障、皮質型白內障和後囊下型白內障,若以原因分類,則有先天型白內障、繼發性白內障和創傷性白內障,和最常見的老年白內障。」
分6種類型
白內障常見有視力模糊、顏色對比度變差,部分患者會怕光、出現眩光或光環、重影等,而不同類型的白內障,徵狀亦有些分別。
‧核心型白內障:晶體偏黃色,有時會深至啡色或偏黑色。病變位置處於晶體核心,令晶體中間變厚、加強屈光,患者會忽然近視加深;視力衰退較慢。
‧皮質型白內障:晶體偏白色,從周邊位置開始,影響較低,但光線會有較多散射,周邊影像化開。
‧後囊下型白內障:主要於晶體後方部分出現磨沙情況,由於是視力重要位置,加上病程進展較快,對患者影響較大。
‧先天型白內障:即出生時已有白內障問題,並不常見。
‧繼發性白內障:因為疾病、藥物或手術後引起的白內障,如眼睛發炎、使用類固醇眼藥水或口服藥、接受眼內手術等。
‧創傷性白內障:因為受傷而引起的白內障,如撞擊、異物插入眼內等。
視力變差及早檢查
范靖琰分享,一位長者數年前已確診白內障,疫情期間因為怕於診所受感染而沒有定期檢查眼睛,到了視力大大影響生活始求診,檢查發現除白內障外同時患有青光眼。雖然白內障治療後視力稍有進步,但青光眼造成的視力缺失並不能復原。范靖琰提醒患者不要以為自己患白內障、可遲一點做手術便拖延治療,尤其當視力變差應該及早接受檢查;亦建議當白內障影響生活就可以考慮做手術,毋須等白內障變「熟」。惟於公立醫院輪候白內障手術的中位數最少要等13個月,正等候患者不妨考慮公私營協作計劃「耀眼行動」,於私營醫療機構接受手術,及早回復清晰視力。
微創傷口小復原快
現時未有眼藥水或藥物可治療白內障,唯一根治方法是做手術,移除白內障晶體,並換上人工晶體。現時手術多以微創方式進行,在角膜邊緣打開約2.2至2.7毫米傷口,利用超聲波乳化技術將晶體震碎並吸走。范靖琰補充,「如果白內障太熟太硬,或者晶體的韌帶不健全,就未必適合超聲波乳化,需要用傳統開刀方式取出白內障晶體,傷口會較大、併發症風險較高。」另有飛秒激光技術,可令微創切口更精準,不過未能縮短手術時間。人工晶體方面,現時選擇愈趨多元化,如傳統單焦距、雙焦距,甚至三焦距,以及最新的延長焦段人工晶體,主要用於中、遠距離,近距離效果不及三焦距人工晶體,不過光暈等「副作用」較少,患者可按生活上的需要和眼睛情況而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