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港每8名成年人就有一人患糖尿病,近年年輕患者數目更有上升趨勢,值得關注。而中大醫學院利用大數據研究糖尿病患者的患癌風險,獲得兩個重要發現:超重或肥胖的糖尿病患者,若血糖水平波動不穩,患癌風險大增50%;而有服用血管張力素系統抑制劑(RASi)類降血壓藥的糖尿病患者,患癌死亡風險則可降50%。
低度炎症促患癌
研究團隊利用香港糖尿病登記冊數據作是次研究。於1995年至2019年期間隨訪的15,286名糖尿病患者中,患病20年後有928人患癌,並有349人因癌症死亡。研究分析了患者的糖化血紅素(HbA1c)數值,並統計了與上一次測量數值變化大於0.5%的次數,並以HbA1c值總數的百分比來表示血糖控制的變異性(HbA1c variability score變異性得分, 簡稱為HVS)。
以HVS中位數47%為界線,高HVS組與低HVS組平均HVS分別為58%和25%,研究發現高HVS組的癌症風險比低HVS組高15%;而高HVS組肥胖患者,比低HVS組的非肥胖患者,癌症風險則高出50%,尤其是乳腺癌(2.4倍)和肝癌(2.6倍)。
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講座教授兼香港糖尿病及肥胖症研究所主任陳重娥教授表示,「病情控制欠佳患者,如伴隨肥胖情況,體內會出現異常,如低度炎症,或促使癌症發生。」
降低癌症生長刺激
另一項研究分析了253,491名糖尿病患者數據,在6.3年隨訪期間,有5.9%患者罹癌。研究小組發現,47%初次接受RASi類藥物的患者,與從未用過此藥的患者,患上任何類型癌症的風險低23%,癌症相關死亡風險則低50%。數據亦揭示出,每年每1,000例RASi使用者中,相對非使用者可減2.6例癌症、6.3例死亡及2.2例因癌症死亡個案。
研究的高級作者、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助理教授周怡君醫生認為,「高血糖、低度炎症和脂肪細胞分泌物,會激活血管緊張素II,是一種增加血壓並刺激細胞生長的強效激素。RASi類降血壓藥物可降低其活性,而我們的新數據顯示,此類藥物可能通過減少血管緊張素II對癌症生長的有害影響,來降低癌症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