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直以來體重指數(Body mass index, BMI)都用於評估肥胖狀況,也是醫生評估病況風險的指標之一,以亞洲人而言,超過23便已經算是過重。但最新研究就認為,腰臀比例可能更能準確估算整體的死亡風險,故建議將腰臀比例納入健康評估之列。
脂肪愈多愈高危
該項研究檢視了來自英國近40萬人的數據,包括體重指數、脂肪質量指數和腰臀比例等,以及患病和死亡個案。結果發現,身體脂肪愈高便愈死得快,尤其是內臟及腹部脂肪愈多,死於各種原因及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等特定疾病的風險愈大。有關研究已於《JAMA Network Open》公布。

BMI只計算身高和體重,未能準確顯示體脂。
腰臀比例關聯性更強
研究人員認為,相比 BMI,腰臀比例與總死亡率的關聯性最強,亦最穩定及一致,也是唯一不受體重指數影響的指標。他們指未來需要探索使用腰臀比例作為肥胖的主要臨床指標能否有助改善患者的長期健康。

以亞洲人而言,腰臀比例(腰圍除以臀圍)男性少於0.9,女性少於0.8就屬於理想。
更準確顯示脂肪量
專家指出,體重指數只需要身高和體重便可計出,但其中一個問題是BMI高不等於體脂高,例如舉重運動員BMI達35,體脂可能只有8%, 但普通人同樣的BMI,體脂可能高達35%。至於腰臀比例則可以更準確顯示內臟脂肪及腰部脂肪等數據,故此醫生可以更頻繁使用這個似乎更好反映脂肪分布的衡量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