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發現,血糖對大腦結構和功能的影響也連帶地影響了抑鬱症的風險。根據2023年6月發布於《全球轉型(Global Transitions)》期刊的研究指出,大腦灰質體積的減少可能在血糖與抑鬱症之間的關係起了中介作用,有效地控制血糖水平,尤其是針對年長者,可以對大腦健康產生正面影響,並可能降低抑鬱症的罹患風險。
糖尿病與抑鬱 兩者因果關係需更多探討
台灣老年學暨老年醫學會理事長暨台灣家庭醫學會副理事長李龍騰說明,糖尿病與抑鬱間的關聯性一直都有學者探討兩者的因果關係,以抑鬱症來說,導致的原因可能是基因遺傳、生活壓力或內在因素等,血糖高或低也會增加罹患的風險;而患有慢性疾病如糖尿病或心血管疾病者,得抑鬱症的機率較高,兩種疾病間的因果仍需更多的探討。
須按時服藥、控制飲食 培養運動及興趣
李龍騰提醒,糖尿病人在控糖上除了按時服藥外,飲食也需作調整,可減少每天攝取的熱量,像少吃碳水化合物,多攝取蛋白質或富含纖維的蔬果等食物,同時盡量維持規律生活,固定時間就寢起床,和親朋好友保持互動,更重要的是養成運動的習慣,不僅降低血糖也能紓壓帶來好心情,同時培養一兩個感興趣的嗜好,為自己找些娛樂。
減少碳水化合物攝取 降低併發症及抑鬱症風險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表示,這份研究結果更是提醒血糖控制的重要,特別是大腦灰質體積的影響,當糖尿病前期病變患者攝取過多碳水化合物,影響更顯著。所以積極的處遇就是從控制碳水化合物(麵包、米飯類)的攝取減少著手,血糖偏高時,大腦會受影響,不只情緒、認知能力、記憶力等,罹患抑鬱症、失智症的風險也增高。
要能有自覺,當控制得宜,可降低因血糖引起的相關病變及抑鬱症的發生率,從被血糖控制者轉為主導者,享受美好人生。
【本文獲「健康醫療網」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