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元琦教授(右)](https://cdn.am730.com.hk/s3fs-public/styles/article_image/public/news_image/1508878969_1E.jpg?itok=fdwZod6Z×tamp=1738854452)
郭元琦教授(右)
![腹針治療已應用了一段長時間。](https://cdn.am730.com.hk/s3fs-public/styles/article_image/public/news_image/1508878972_iP.jpg?itok=KL1S_Qr-×tamp=1738854452)
腹針治療已應用了一段長時間。
頸痛是都市人常見痛症之一,不少人會選擇針灸治療減輕痛楚。中大醫學院一項研究證實,為期兩周的「腹針療法」療程,可明顯改善頸痛程度,而且效果可持續3個月。
中大醫學院與博愛醫院中醫藥服務部於2014年11月至去年3月,對154名年齡介乎20至62歲的頸痛患者進行研究。研究將患者分為兩組,一組接受為期兩周、每周3次、每次30分鐘的腹針治療;另一組則為接受安慰治療對照組。
研究顯示,腹針治療效果顯著,根據Northwick Park頸痛量表評,接受腹針治療組別,原本平均高達41.3分,完成療程後,頸痛評分降至平均29.65分;而完成治療後,療效亦可維持12周。而對照組的平均分,只由40.95分,下跌至35.05分,但兩周後已回升。研究成果已於科學期刊《PLOS ONE》發表。
調節臟腑 疏通經絡
博愛醫院中大中醫臨床教研中心(沙田)中醫服務主任郭元琦表示,腹針的臨床應用已有一段長時間,特點是落針淺、痛楚少,治療風險相對低,適會大部分人士,但有過敏發炎、凝血病患者、腹病者、孕婦等不適合接受治療。他指,腹針治頸痛採用(健脾理肌)、關元(補腎強骨)、商曲(局部止痛)、滑肉門(疏通經絡)等穴位施針,透過調節臟腑和疏通經絡,達致舒緩頸痛。
參與研究的頸痛患者嚴小組是一名導遊,她8年前開始出現頸痛,不能熟睡,曾接受坊間另類中醫治療無效,亦曾於3年內更換4至5個品牌的枕頭,冀減輕痛楚,但作用不大,需不時服用止痛藥。她表示,接受腹針治療後,頸部痛楚有明顯減輕,日後會繼續試用腹針治療,希望不用再食止痛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