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腸胃炎,即由病毒所引致的腸胃(包括小腸及大腸)發炎,較常見於天氣較涼的季節。它可由多種病毒引致,最常見的是諾如病毒和輪狀病毒。這些病毒具傳染性,任何年齡的人士都有可能染上此病,當中尤以兒童最容易受影響。
衛生署健康促進處黃凱基醫生指出,學校、幼稚園和幼兒中心等是學童聚集一起學習和遊戲的地方,而由於年幼學童未懂得適當的個人護理,病毒性腸胃炎較容易在這些院舍環境內爆發。
病徵可持續10天
病毒性腸胃炎的傳播途徑包括進食或飲用受污染的食物或水、接觸患者的嘔吐物或糞便、接觸受病毒污染的物品,或經嘔吐時產生的帶病毒噴沫傳播。黃凱基表示,「病毒性腸胃炎的主要病徵是腹瀉及嘔吐,其他病徵包括頭痛、發燒及腹痛。患者通常在染病後1至2天便會出現病徵;視乎致病病毒類別,病徵可持續1至10天。」
補充水分
大部分病毒性腸胃炎的患者一般都會自行痊愈,而抗生素對病毒性腸胃炎並無療效,故治療方面,主要是給患者補充水分,以防止脫水。然而幼童若染上輪狀病毒腸胃炎,偶然會出現嚴重脫水的情況,黃凱基提醒,「無論成人或小孩出現發燒、嘔吐或腹瀉等腸胃病徵,應及早向醫生求診及留在家中休息,不應上班或上學。」
注意個人衛生
預防病毒性腸胃炎,應該保持良好的個人、食物及環境衛生,「其中,保持雙手清潔尤其重要。同時,家長及照顧者應該經常提醒幼童並協助孩子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黃凱基續指,在日常生活中,雙手或會從不同的源頭沾染了病毒,「因此在處理食物前、進食前、如廁後和換尿片後都應該用梘液徹底清潔雙手;食物要徹底煮熟才可食用,尤其是貝殼類海產。」
如照顧患者而需要清理嘔吐物、糞便和受污染的地方和物件,緊記須佩戴手套,並即時用1:49稀釋家用漂白水(以1份含5.25%次氯酸鈉的漂白水加49份水)徹底清潔和消毒。所有清理工作完畢後,須再徹底洗手。此外,要時刻保持室內空氣流通。現時已有供嬰兒口服預防輪狀病毒感染的疫苗,家長可向家庭醫生查詢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