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仲量聯行認為,現時需要刺激香港住宅市場需求,以擺脫結構性供應過剩的困境。(資料圖片)
仲量聯行今日(25日)發布的《香港住宅銷售市場綜述》指出,香港住宅市場經歷3年顯著調整,需要刺激需求,以擺脫結構性供應過剩的困境,同時在樓價回調下,本港置業負擔能力已顯著改善,2024年底樓價與收入比率已由2021年的17.8年,降至12.3年,回落至2012年水平,意味著一般家庭現時購買一個538方呎住宅單位所需的收入年期縮短了5.5年,這也為後續政策調整提供了空間。

仲量聯行指,樓價回調下,本港置業負擔能力已顯著改善,舉例一般家庭現時購買一伙538呎住宅單位,所需的收入年期縮短了5.5年。(資料圖片)
雖然樓價回落與供應增加符合政策目標,但市場數據反映地產發展正面臨兩大危機:2024年已批出土地上可隨時動工的單位數目僅為1.2萬伙,按年急挫33%;而2024/25財政年度首三季地價收入急跌至約40億港元,遠低於上一年度的139億港元,甚至不足本年度330億港元目標的八分之一。若不推出相應政策,資產貶值恐將陷入惡性循環,不僅阻礙市區重建與策略規劃,更可能危及北部都會區這一香港長遠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基石。
宜優化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
仲量聯行項目策略及顧問部資深董事李遠峰表示,要打破當前的市場困局,關鍵在於刺激需求,以解決結構性供應過剩問題。他建議政府優化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包括全額認可住宅投資,將住宅物業投資全數計入3,000萬港元投資門檻,以及取消住宅物業價格限制,撤銷現行合資格住宅5,000萬港元最低估值要求。
他指出,優化計劃可帶來5大效益。首先是引入外來資本,吸引南下資金穩定流動性,有利經濟復甦;其次是促進人口增長,吸引高淨值人士來港定居,從而帶動投資、消費及創業活動,提振整體經濟。第三是有助消化存量單位,加速去庫存,釋放發展商資金投入新項目。第四為穩定財政收入,帶動交投以增加印花稅與地價收入。最後是穩定租金升幅,居住需求轉移至買賣市場,有助紓緩租金上升的壓力,降低租住成本。

本港樓價大幅回調,置業負擔能力已顯著改善,去年底樓價與收入比率亦由2021年的17.8年,降至12.3年,回落至2012年水平。(資料圖片)
現存待售單位多 炒風難重燃
此外,仲量聯行研究部資深董事鍾楚如指出,市場人士或會擔憂炒風重燃,但多重結構性因素已形成有效緩衝。現存26,600伙待售單位,為市場能抑制樓價急升,加上北部都會區規劃長遠提供逾90萬伙,急需刺激需求的政策,以防出現供應過剩的問題。她又稱,更關鍵的是,本港置業負擔能力已顯著改善,樓價與收入比率已回落至2012年水平,現時市場正經歷顯著調整,若任由資產價格進一步下跌,引致家庭財富縮水、發展商資金鏈斷裂,以及財政穩定性惡化等風險,將遠超樓價回調所能帶來的社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