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平日經常會吃火龍果及西瓜,但沒有想過把火龍果及西瓜皮剁碎後,會成為魚兒喜愛的美食,飼養出本地優質魚。由琴姐(晏富琴)經營的優質養魚場,便以自家種植純天然有機火龍果皮來餵養鯇魚、羅非魚及寶石魚等優質魚,並將魚兒的有機物用作灌溉,從而做到魚菜共生,而且琴姐一直堅持不落藥,保持純天然生態,為市民提供環保又優質,可以安心食用的本地好滋味。
出身在國內務農家庭的琴姐,27年前由重慶嫁到香港後,憑藉純熟的務農技術,勤奮地協助丈夫把家翁交托的魚場和農場經營得有聲有色。「要養出優質本地魚,最重要是有優良水質。」琴姐指由於農場附近環境天然,並未受工業污染,雨水經由附近山丘慢慢滲入地底,經大自然過濾後,成為他們一直飲用,並用於養魚的井水。這些都是大自然饋贈,難能可貴的天然資源,是真正的好山好水。「這些井水不但冰涼清澈,而且經漁護署化驗證實水質優良,純天然無污染,絕對適宜養魚。」
養優質本地魚 首重水質
選擇飼養寶石魚及羅非魚,除了因為肉質鮮美外,亦因為比較易養及不易生病,一般只要保持水質,魚兒便可健康成長。為了維持水質,她按照漁護署及魚醫生的建議,於養魚池安裝大型過濾系統,讓池水保持潔淨,並有利魚兒健康成長。若出現停電或氣溫過高等,都有機會影響魚的健康,需要第一時間換水以減低損失,讓魚兒可恢復健康。
琴姐於2011年參加「優質養魚場計劃」後,把部分魚獲透過魚類統營處統一銷售。根據計劃,魚場的所有魚產在出產前均需要通過品質測試,以確保不含孔雀石綠,藥物殘留、重金屬等需要符合標準。漁護署更會定期派專人檢驗水質及養殖環境,確保每一環節都符合漁護署的指定標準。魚產品有保證,食肆可放心選用,市民亦可安心品嚐香港好味道。
餐飲業界滿意
稻苗學會副主席黃志超於參觀魚場後,認為魚場在養魚同時,亦做到可持續發展,以魚菜共生模式種植包括火龍果、大樹菠蘿等不同水果,更有養豬及羊等動物,產生效益的同時,又能讓市民體驗農莊的生活,學生則可研究學習,這種智慧養殖的概念值得支持。他亦讚揚本地優質淡水魚其實不遜於海魚,只要針對性為餐廳和魚場作出配對,更多食肆選用本地優質養魚入饌,讓更多市民可享用本地優質魚。
稻苗學會另一位副主席殷明珠於品嚐魚場出品的寶石魚及羅非魚後,大讚魚味鮮甜,肉質爽口彈牙,讓人意想不到。而魚場採用的魚菜共生概念亦相當值得推廣。她又指如在價格上能達成共識,餐飲業界亦願意採用本地優質魚作食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