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審計報告)
審計署今日發表第74號報告書,署方分析了地政總署在2014/15至2018/19年度期間,批出的1,165份短期租約,發現處理申請的時間,由少於1個月至22年不等,平均20個月,約1成8的申請處理時間超過3年。
另外,根據地政總署指引,短期租約用地上只准搭建臨時性質的構築物,以便在租賃協議終止時清理,而清拆租戶留在短期租約用地上所搭建構築物的費用,會計入簽訂租賃協議時向租戶徵收的按金。不過,指引列明如短期租約是批予非牟利或慈善團體,則繳付按金規定可獲豁免。審計署審查了10份短期租約,發現向其中2個同為慈善團體的租戶,兩者都獲准搭建許可構築物,但徵收按金做法不一,租戶B沒有被徵收按金,而租戶C則被收取7萬元按金。審計署認為,地政總署需考慮就涉及搭建許可構築物的短期租約,向非牟利或慈善團體徵收按金的做法,提供進一步指引。
地政總署在處理沒資格簽訂租賃協議的申請人所遞交的短期租約申請時,亦有可改進之處。2009年5月,申請人B就一幅觀塘區用地申請直接批出短期租約,但九龍東區地政處在2010年2月得知,申請人B是非法人團體,不能視作適宜簽訂租賃協議的法律實體。2011年7月,另一名申請人就同一幅用地遞交短期租約申請,但地政處以正處理申請人B的申請為理由拒絕該申請。最後申請人B成功註冊為有限公司,符合資格後,有關短期租約最終在2014年8月獲批。審計署留意到,對於沒有資格簽訂租賃協議的申請人所遞交的短期租約申請,地政總署並未制訂處理這些申請的具體指引,包括應否立即拒絕申請人或給予寬限期以作糾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