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園內的「紅磚柱區」只餘下「一條條紅磚柱」,設計團隊利用鋼架穩固磚柱,特地「設計成遺跡公園的模樣」。(發展局提供)

設計團隊所指的建築構件與植物「融為一體」。(發展局提供)

避雨亭的「葉片效果」。(發展局提供)
不少文青都聽過的「牛棚藝術村」,實為本港碩果僅存的戰前「牛畜屠宰中心」——二級歷史建築的前方用地,而後方用地則活化為「牛棚藝術公園」。發展局長黃偉綸今發表網誌,透露後方用地的活化已近完成,料今年中可開放供市民使用,冀可「提供一個洗滌心靈和休閒的好去處」。
黃偉綸指,「牛棚藝術公園」特別保留「牛棚」的建築構件與植物「融為一體」的特色,而新建設施亦參照「牛棚」的特色,例如新建的避雨亭,與「牛棚」內的瓦頂紅磚單層平房有類似風格,避雨亭天花的遮陽反光片,用鐳射打印,做到「樹葉落在屋頂上的效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