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趙炳權。(受訪者供圖)

網民引用無綫新聞片段,質疑智慧燈柱具備人臉識別功能。(網上影片截圖)
有指內地監控人民的「社會信用體系」擬在香港推行,儘管港府強調並無此事,但仍引起市民擔心,剛巧有網民發現無綫新聞片段,在介紹智慧燈柱時,疑似具備人臉識別畫面,質疑政府講大話。就此,本報訪問了資深工程師趙炳權,他表示如果影片沒有被人修改,單憑圖片推斷,這套智慧燈柱或有拍攝人像功能,但強調應不具備辨識人面功能,又指會對私隱度要求高的人引來不安。
趙炳權解釋,目前辨識人面系統並不成熟,單憑圖片來看,由於智慧燈柱是有拍攝功能,估計可拍攝人像,但不代表可以辨識人面,因為目前全球辨識人面技術並不成熟,比起拍攝人像是困難得多,需要大量的數據和非常精準的拍攝,而且智慧燈柱拍攝人像角度各有不同,很難分辨得出拍攝對象身分,即使拿上法庭作證物,法官亦未必接受,所以他表示相信創科局的說法,智慧燈柱是沒有辨識人面技術,但如果用來點算示威人數則可行。
趙炳權又說,內地的人面識別技術其實尚在發展階段,香港人不要誤以為內地的人面識別技術特別進步,估計目前內地展現的人面識別技術是有選擇性,可能是針對一些黑名單上人士,系統才會分辨得出,指如果要成功分辨14億人,是要有龐大的數據和超級電腦,在現時科技來說是很困難。不過,他表示智慧燈柱的拍攝功能,對部分人或構成私隱問題,因此引起不安,但私隱是另一個問題,認為智慧燈柱收集天氣數據、塞車數字的原意是好,重點是市民以甚麼目光看待智慧燈柱,他笑言自己:「行得正,企得正,不怕智慧燈柱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