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府8月收回西隧專營權。(資料圖片)
政府擬於今年8月2日起實施「三隧分流」方案,並於年底增設「不同時段不同收費」,運輸署長羅淑佩指,三隧在繁忙時段的使用率已超出設計容量,實施「不同時段,不同收費」是要遏抑繁忙時段的車流,不能只處理分流。另外,下月試行的不停車繳費「易通行」,已向七成半車輛發出車貼,當中約六成二已開戶。

羅淑佩
8月起三隧收費改「633」
立法會上周首讀及二讀三隧分流方案的修例草案,擬在8月收回西隧專營權後實施計劃,首階段調整過海隧道收費至「633」,即西隧私家車收費60元、紅隧及東隧30元,年底前實施「不同時段不同收費」,其中早晚繁忙時段改為「644」,西隧收60元,紅隧東隧加至40元,但在非繁忙時間隧道費將每兩分鐘遞增或遞減。坊間有指收費方法複雜,羅淑佩昨指,明白社會對方案有不同意見,包括不希望加價;補充指三隧在繁忙時段使用率達126%,已超出設計容量,政府一定要遏抑過海用量,並非只有分流,根據模型及經驗,隧道免費後會有更多車輛出現,這是當局不樂見。
她續指,西隧繁忙時段的定價需較紅隧及東隧高,以防止引發西隧額外車流。「如果我們將西隧的價錢減得太多,會引發很多現時不駕車的車流也會出現」,最終更可能造成三隧齊塞。她又指,隧道費不一定有加不減,若分流方案第二階段實行一段時間後「路路暢通」,亦可以減隧道費。
政府已研究多年中區道路收費,羅淑佩認為,中環及觀塘塞車「坦白講係頭痛問題」,相信三隧新收費下,可以紓緩中環、灣仔及銅鑼灣非過海車龍,未來再研究是否推行電子道路收費。
逾75%車輛已獲「易通行」車貼
另外,政府於5月7日起在青沙管制區全面實施不停車繳費「易通行」,她表示,現時已向全港75%以上車輛、即發出約60萬車輛貼,當中六成約37萬輛已開通戶口。她重申「易通行」計劃再不會延期,下階段會在三隧陸續應用「易通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