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卓謙攝)
電腦要裝防毒軟件是「常識」,惟智能手機日漸普及,亦成為黑客攻擊目標。有股民於非官方應用程式商店下載疑有問題的應用程式(App)後,其證劵戶口遭入侵,最終損失約200萬元。警方和網絡安全顧問提醒市民,小心留意手機資料保安,特別是第三方應用程式,會否取用過多權限,免招損失。
警方相信黑客透過該App入侵事主手機,再操控手機內的證券戶口App,大額買入仙股,估計藉此推高股價。網絡安全及科技罪案調查科網絡安全組高級督察張偉豪(左)稱,事主最終用該股票App時「死機」始揭發事件,但因購入該等仙股,最終損失約200萬元。
警方數字顯示,去年涉及「非法進入電腦系統」的案件達822宗,當中涉及黑客的案件為37宗。網絡安全公司「趨勢科技」港澳區顧問總監李浩然(中)說,Android平台容許用戶下載第三方App,讓黑客有機可乘,用戶要小心留意App的取用權限。
另外,警方自去年6月推行「網絡安全運動」,與多間防毒軟件公司合作,為市民提供免費掃描及清洗工具,該組總督察許綺惠(右)稱,運動成效理想,去年上半年清除殭屍電腦數量約13萬部,下半年運動開展後清除23.6萬部;今年7月亦會推出手機版網站。
另外,警方已加入由多國刑警組織和私人公司合作的No More Ransom計劃。若市民不幸「中招」,只要到計劃網頁上載勒索文件內容,即可了解勒索軟件類型,現時部分軟件可提供解密工具,許綺惠提醒市民,惡意程式日新月異,應定期更新防毒軟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