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圖片)
不少住戶會裝修居所,申訴專員公署發表主動調查報告,指房屋署沒有妥善跟進涉及公屋租戶違規改動單位的個案,有租戶將單位「大改造」,接獲警告信後仍耗時一年多,才把違規單位還原,質疑署方跟進粗疏,執法不嚴。
根據公屋租約條款,租戶欲申請改動固定裝置,須遵守不同規定;若發現違規改動,前線人員需於指定日期內,向租戶發出修復通知書,甚或由署方展開修復工程。
根據房署記錄,過去4個財政年度已完成65宗修復工程,當中10宗需時6個月或以上,7宗需時9個月以上,最長的個案更超過兩年。截至去年6月底,仍待辦的違規改動個案共27宗,最舊一宗個案,更已跟進近3年。
租戶拖逾兩年始修復
有個案將單位「大改造」,包括拆除露台玻璃間格連門、拆除廁所座廁、水箱及洗手盆、拆除分隔廚房、廁所及起居室的磚牆,以及自行加建磚牆至兩間睡房等。屋邨辦向違規住戶發警告信,其後10個月全無跟進行動,直至有區議員轉介投訴才積極跟進。公署透露,該名住戶起初拒絕將單位還原,直至房署發遷出通知書才妥協,前後耗時逾兩年。
另一個案,租戶將浴缸改為企缸、更改廁所地台及在洗手盆底加裝龍頭,被指違規須作出修復,惟屋邨辦視察工程進度時發現,租戶只修復企缸部分地台而非整個廁所,竟沒有即時勸諭,反指日後若下層單位再出現滲水,租戶才須再作跟進。
申訴專員劉燕卿批評,屋邨辦跟進個案時,未有要求租戶徹底還原違規改動項目,反而接受租戶「承諾」日後交還單位時才還原,便結案不再跟進,反映跟進粗疏,執法不嚴。她又批評房署管理層監管不力,任由問題持續,猶如助長違規改動風氣。公署建議房署定期檢討新機制的推行成效、加強監察,確保前線職員按指引行事,以及積極跟進現時仍待辦的違規改動個案等。報告指房署接納有關建議,並已著手跟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