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莫偉全(右)指與天文台及衛生署有應對霧霾措施。
環保署回顧2016年本港空氣質素,發現整體空氣質素有改善,但臭氧仍處於高水平,現雖有回落跡象,將來仍要繼續觀察,以及與珠三角地區合作減排。內地北方居民受霧霾天氣困擾,環保署稱,現不排除霧霾攻港的可能,惟認為機會較低。
屯門、東涌及元朗是首三位空氣最差的地區,去年錄得空氣質素健康指數屬高水平(7或以上)的日數,分別為48日、44日及43日,但三區的日數均比前年少逾二成。而3個路邊監測站去年錄得指數達「高」或以上的日子,銅鑼灣有39日、中環有28日及旺角有26日。
環保署分析,在16個一般及路邊監測站中,有11個全年的二氧化氮水平高於世衛的限制標準,該標準限制年均值不多於每立方米40微克。環保署助理署長(空氣質素政策)莫偉全指,一般監測站現時水平為逾40至50微克,相信到2020年可達標,至於路邊監測站,因現高達90至100微克,要較長時間來改善,未來要加強淘汰舊柴油車,以及收緊汽車排放標準。
健康空氣行動社區關係經理龍子維認為,要改善空氣質素必須從源頭控制,包括限制全港車輛的數目,以及實施電子道路收費,減少交通擠塞帶來的空氣污染,龍又擔心,署方提供的減排措施欠長遠,如在的士安裝的催化還原器使用壽命,僅以數年計,質疑明年空氣質素會再變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