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
2017-05-20 18:00:00

團體指青少年自殺趨年輕化 隱性自殺潛在率高

分享:

由香港宣教會服務隊及人本精神健康實務學會昨日舉行"救救孩子,刻不容緩-- 兒童自殺趨勢剖析發佈會",發現自殺率不斷上升,而且有年輕化的情況,而現時會研究及回應方案,均沒有考慮 隱性自殺 的情況。有關當局需要轉變態度和取向去預防、理解及幫助這群日期增加的隱性自殺兒童。

香港近年青少年自殺率不斷上升。單就二月份來說已經有8宗青少年因自殺而死亡的事件。若仔細分析其相關資料,不難發覺除去二月五日17歲那位青少年輕生事件外,其他自殺事件事主平均年齡只有13.6歲,而且大部份為男性,約有75%的百分比,而據報章報導,他/她們的自殺問題與其學校恩怨(25%),對學校控訴(75%)及家人恩怨(25%)。從相關資料來看,他/她們都是隱性自殺的形態。在自殺之前,未曾出現明顯的憂鬱和自殺,亦沒有任何自殺計劃和意圖。


更令人擔心的是截至2017年3月1日為止,11歲到13歲的成功自殺的學童一共有8宗,種種跡象都顯示香港青少年自殺的年齡出現越來越年輕化的趨勢,11歲成功自殺的形態已經開始形成,情況實在令人憂慮。

據相關自殺的臨床形態來說,年齡介乎5-14歲屬兒童自殺,而15歲到24歲屬青少年自殺。值得留意的是,兒童自殺和青少年自殺各有不同。而大部份成功自殺死亡都屬於隱性自殺,即事前並沒有明顯的意圖及情緒的特徵。

就學童自殺的情緒問題,教育局於2015年出版了<學校處理學生自殺問題電題電子書︰及早識別、介入及善後>的更新版,其中提出仔細的評估、輔導的指引,而根據臨床自殺輔導經驗,相關的指引只適合於一些有顯性自殺的15-24歲組群。外國的研究統計,這些組群即有明顯的自傷、自殺意圖、自殺行為等。他/她們是透過這些行徑去操控別人、獲取別人的關注和發洩內心因童年及成長中被遺棄的怨憤。

這些指引對一些隱性自殺的青少年和隱性自殺的兒童並不適合,有關當局需要轉變態度和取向去預防、理解及幫助這群日期增加的隱性自殺兒童。

adblk6

分佈會上建議成立臨床專家小組,就學校處理學生自殺問題電子書︰及早識別、介入及善後。

提供的篩查工具, 是可以用,但其充其量能探測顯性自殺的學童,更甚者是較適合15-24歲的年齡組員。故建議該成立臨床專家小組,就隱性學童的自殺型態作探入的探討及分析,以釐定更具針對性的支援方案。
 

【限時激減】800 amFUN 2盒!1200 amFUN 4盒!

新谷酵素益腸活酵素限時激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