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昨連續第三日沒有新增新冠肺炎本地個案,但錄得1宗從菲律賓返港的輸入個案,累計1,106宗病例。沙田瀝源邨祿泉樓早前多人染疫,傳播途徑未明,曾到場視察的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推測,病毒或經抽氣扇向上傳播,導致多個同座向住戶感染,又重申港府應增加檢測量,否則一旦有超級傳播者即前功盡廢。
![袁國勇(圖2)推測病毒或經單位抽氣扇傳播。(黃文山攝)](https://cdn.am730.com.hk/s3fs-public/styles/article_image/public/news_image/1591547683_zb.jpg?itok=neoOwAlA×tamp=1739147331)
袁國勇(圖2)推測病毒或經單位抽氣扇傳播。(黃文山攝)
![(圖2)(林俊源攝)](https://cdn.am730.com.hk/s3fs-public/styles/article_image/public/news_image/1591547680_Uj.jpg?itok=KYKbewZR×tamp=1739147331)
(圖2)(林俊源攝)
衛生防護中心公布,一名25歲、居於菲律賓的女子(#1107)前日抵港後,在亞洲國際博覽館進行病毒檢測,其後確診。至於瀝源女工群組涉及的祿泉樓和葵涌葵聯邨聯悅樓,防護中心已分別檢測1,373及2,109個樣本,除早前公布的4宗個案,其餘均呈陰性結果,另祿泉樓有9個樣本滲漏而需再提交。
涉及多個相同座向單位的瀝源女工群組,感染源頭至今未明。袁國勇認為,病毒除經公用設施傳播外,若單位有高病毒量病人,病毒有機會從抽氣扇傳到更高層單位。他強調目前不能自滿和鬆懈,僅一名超級傳播者就會前功盡廢。
明知病人有病徵 私家醫生不測試或被控
袁國勇承認本港建築密度高,難免傳播病毒,認為最重要是進行大量檢測病毒。他引述食衛局,指現時每日進行5,000次檢測,建議增至7,500次。提到瀝源女工群組首確診者,三度向私家醫生求醫,卻未獲安排檢測,袁國勇直指若明知病人有病徵但沒有安排做測試,而導致病人要插喉等嚴重結果,涉事醫生或須面對法律訴訟,籲私家醫生要盡早找出初期病人。
本港爆疫至今將近半年,袁國勇料冬季都不會有疫苗,但考慮到港人要有經濟、社交活動,加上戴口罩已成「新常態」,建議逐漸放寬防疫措施。他並強調不能再有不切實際幻想,以,認為共用餐具等飲食習慣應該改變,街市內亦不應再有野生或出售活的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