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威爾斯親王醫院。(資料圖片)
威爾斯親王醫院發生嚴重醫療事故,一名患有先天性心臟問題的早產嬰兒,接受輸注強心藥物期間輸注管活栓未有開啟,醫護人員事隔近一小時後才發現,嬰兒最終離世。兒科專科醫生陳以誠向《am730》稱,極端早產或過輕的嬰兒如果有心臟病,一般都會入住布滿監察設備的溫箱,又稱他們最初都不能進食,要依靠三向接頭輸注管注射營養、水分和藥物。
陳以誠料屬個別事件
陳以誠稱,在輸注情況出現異常後,警號可能隔一段時間才響起,舉例指強心藥要一直滴才能維持心臟功能,「萬一滴得唔好,心跳就會一路慢咗,警號就可能會響起」,惟情況可能已持續一段時間。因此,他建議護理人員應定時、準確監察是否有效輸送藥物,以及確保儀器沒有失靈。他相信新生兒深切治療部的醫護人員具有經驗,認為今次事故只屬個別事件,確實成因有待醫院調查。
林志釉:可花2分鐘觀察是否正常
香港病人政策連線主席林志釉接受《am730》查詢時亦建議,醫護人員應定期檢查輸注情況。他以今次個案的輸注劑量為例,指每小時約0.3毫升的輸注速度即每小時有18滴藥,由於深切治療部多數病人俱處於昏迷狀況,很依賴醫護人員在場確保維生系統正常,故建議他們可花2至3分鐘,觀察液體是否正常滴落。
林志釉認為,若事件涉及應落藥但沒有落藥,便是一個十分低級的錯誤,惟若涉及監察儀器沒有正常運作,就會變成未必與醫護有關的嚴重問題,「繼續用就對病人構成非常重大隱患。」至於涉事的醫護人員,他稱現階段不論在情緒或專業上,都應先調離這個病房,但公平而言要待院方完成調查和總結原因才最重要,「要睇係咪系統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