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屋宇署使用無人機結合人工智能技術評估外牆情況。(屋宇署提供)
本港50年樓齡以上大廈有接近萬幢,部分日久失修,成為都市隱患。屋宇署兩年前引入無人機協助勘察樓宇外牆,去年首季恆常化外牆特別勘察工作,料每年檢查360幢樓宇。為進一步提升使用無人機作勘察的效率,署方去年第四季向民航處申請成為小型無人機「進階訓練機構」,並在上月獲批,冀培養更多遙控駕駛員。屋宇署指,無人機未必大幅加快檢測速度,但能更精準檢測外牆狀況。
屋宇署會根據樓宇的樓齡和外牆狀況等因素,挑選需要特別檢驗外牆的目標樓宇。屋宇署樓宇(1)部總結構工程師周昕表示,去年署方完成檢驗360幢樓宇,其中352幢存在外牆風險,主要集中油尖旺區;207幢由業主自行處理維修工作,餘下145幢由政府承建商代辦。
屋宇署高級專業主任(研究及發展)王呂強稱,傳統的勘察多使用相機和望遠鏡,在地面和天台視察外牆,惟因距離較遠,且有障礙物遮擋,效果欠佳。屋宇署自2022年首次用無人機勘察外牆,去年有157幢樓宇用了無人機。他指,無人機可突破傳統上限制,在高空近距離清晰地拍攝外牆狀況。

周昕(左)和王呂強介紹樓宇檢測和使用無人機的情況。(林俊源攝)

屋宇署使用無人機勘察大廈外牆。(屋宇署提供)
課程結合理論和實踐 須通過考試
屋宇署無人機遙控駕駛員最初由坊間的機構培訓,為進一步增加使用無人機勘察,署方決定加強培訓署內人員,並於去第四季向民航處申請成為小型無人機「進階訓練機構」,並在上月22日獲批,屋宇署可根據工作需要自行培訓遙控駕駛員,增加人手調配的靈活性。王呂強表示,課程為期5日,學員除學習理論知識外,亦須實地練習操作,且須通過考試;學員完成課程後,民航處會接到屋宇署遞交的推薦報告,經審核後簽發證書。此前屋宇署已有69名合資格的遙控駕駛員,獲民航處批核後,首批14名學員已完成屋宇署的訓練課程,預計到3月份4班合共56名學員取得證書。
周昕表示,由於使用無人機勘察須具備一定條件,包括視野清晰、遠離人群等,故未必所有樓宇均可透過無人機勘察,未來仍是傳統和無人機方式雙軌並行;又指無人機未必可以節省很多時間,卻能更精準地找出外牆破損之處。
屋宇署去年6月起用無人機結合人工智能(AI)技術,把收集到的高解像度影像上載至AI工作平台,分析和評估樓宇外牆的狀況及欠妥的地方,並自動生成勘察報告。報告可分析不同類型的破損類別和嚴重程度,並以不同顏色標記。王呂強稱,計劃3月向物管業界分享用無人機和AI檢測外牆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