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蔡堅認為引入大灣區醫生來港,有助紓緩人手不足,但認為兩地醫護需時融合。(資料圖片)
為解決本港醫護人手短缺問題,醫院管理局將推出「大灣區醫生交流計畫」,引入內地三甲醫院的醫生,包括曾來港支援抗疫的醫護人員,希望首批有5至10名醫生來港。醫學會會長蔡堅今早接受電台訪問時表示,醫生以輪替方式來港一年,有助紓緩本地醫護人手不足的問題,相信引入30至40名醫生不會有大問題,但認為兩地醫護需要時間融合。
蔡堅又表示,現時內地醫生透過「有限度註冊」來港執業或學習,申請幾乎無被醫委會否決,因此,如果大灣區醫院醫生的資歷評估如常,相信一樣會被醫委會批准。至於醫管局日後或引入中醫或護士來港,蔡堅則指,中醫和護士都有各自的審核制度,強調只要依循正常做法,相信不會有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