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府建議延展經營者特惠津貼。(資料圖片)
發展局建議將受清拆影響的經營者特惠津貼,延展至現時未涵蓋的戶外或露天工商業務,包括貨櫃場和倉庫等棕地作業,單是新界3區已涉340公頃棕地。不過,相關業務需在私人農地或政府短期租約土地上經營至少10年,並沒有違反地契,始符合資格。
發展局表示,在現時政策下,相關的經營者只能根據法例提出申索法定補償,但過程時動輒需要3、4年,故建議對受清拆影響的經營者特惠津貼作延展安排。手續較簡單的特惠津貼申領有望在3、4個月內完成,希望為相關經營者提供多一個選擇。
不計算違規構築物
根據政府提出的特惠津貼,露天場地特惠津貼額為每平方米390元,上限5000平方米,意味經營者最高可獲195萬元津貼;而有蓋場地的特惠津貼額為首5至25平方米發放115,500元,其後每平方米2,310元,津貼額會根據現行機制按年更新。發展局又指,不會因土地上有違規構築物而拒絕發放津貼予經營者,不過在計算特惠津貼時,只會計算符合地契的戶外或露天地方。
現時在洪水橋、古洞北、元朗南3個大型發展區,合共有近340公頃棕地,不少棕地上的經營者或符合資格申請特惠津貼,但發展局指,未能估計最終合資格個案數目。有關特惠津貼延展安排的建議,已遞交立法會財委會等候審批,如獲通過,將可追溯至本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