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天琦當日穿便服到高院出庭。(資料圖片)
前年農曆新年發生的旺角騷亂案,梁天琦等5名被告被控以暴動、煽惑暴動及非法集結等6罪。4男5女陪審團前日起開始退庭商議至昨晚9時仍未有裁決,今早9時半繼續。陪審團昨午約5時提出問題,指對涉及暴動和煽惑暴動的罪名當中,有關「意圖」的字眼有不清晰之處,要求法庭更清楚解釋何為「意圖」,並詢問是否有法律定義。
法官彭寶琴解釋,「意圖」並無特定法律定義,是一般日常用語,而決定某一名被告的意圖時,必須考慮被告曾做過或無做過的行為,以及作為或不作為的影響,並考慮被告曾講過或無講過的說話;而陪審團亦要考慮被告在被控前、期間及之後所作出的行為,或會幫助了解各被告在關鍵時刻的意圖是甚麼。
法官強調,被告的意圖可以在一剎那間,甚至一時情緒影響下形成。她舉例指,若一個人不想有人因病受苦,決定幫他了結生命,動機可能是想幫人解除痛苦,但明顯意圖是殺人,故意圖和動機是不同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