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劃多時的「明日大嶼」計劃,政府昨正式公布最新方案,建議交椅洲人工島採用三島設計,以「Y形」水道分隔各島。當局同時提出興建全長約13公里的港島西至大嶼山東北連接路,以及港島西至洪水橋鐵路,以連接人工島。總工程造價預算則增至5,800億元,賣地收入估算則下調至7,500億元。當局預計2025年底開始填海,最早2033年讓首批居民入伙。
發展局昨向立法會交代「明日大嶼」計劃最新詳情,建議1,000公頃的交椅洲人工島由兩個變成3個島嶼組成,以「Y形」水道分隔各島,保持鄰近水域的水流。整個項目將提供最多21萬個住宅單位,公私營房屋比例為七三比,料可容納50萬至55萬人口,並提供27萬個就業職位。人工島亦會以15分鐘生活圈概念劃分7個社區,每個佔地80至100公頃,由環保集體運輸系統連接。而核心商業區佔地約100公頃,位於較近港島西的A島,將提供約400萬平方米商業總樓面面積。
當局又提出興建長約13公里的港島西至大嶼山東北連接路,南段以海底隧道連接人工島和港島四號幹線,北段以高架橋或隧道由人工島通往大嶼山。當局同時計劃興建長約30公里的鐵路,由香港大學站經交椅洲人工島、欣澳至洪水橋,以接駁至港深西部鐵路(洪水橋至前海)。當局計劃道路建造工程與填海同步進行,於2033年完成,鐵路則須遲幾年才落成。發展局發言人解釋,鐵路新落腳點洪水橋,位處新界西較中間位置,更便利屯門和元朗居民;又稱明年上半年將就屯門西發展和龍鼓灘填海啟動規劃及工程研究,屆時或探討需否增加交通接駁。
料2025年動工填海
至於工程造價,政府按土本工程相關指數粗略推算為約5,800億元,較2018年的5,000億元多800億元;賣地收入預算亦按現時市況調整為7,500億元,較測量師學會於2019年的最高估算11,430億元,少3,930億元。發展局發言人稱,現時仍在初步前期規劃工作,要完成詳細研究才有準確預算,目前談不上就造價封頂。
當局計劃明年初開展2至3個月公眾諮詢,並向區議會、諮詢組織講解方案和聽取意見,同年開展環評程序;2025年中前完成詳細設計,年底啟動填海工程;首批建成的住宅料最快2033年入伙。
團結香港基金:鐵路未舒緩屯門交通
團結香港基金認為交椅洲人工島對香港長遠發展起關鍵作用,應持續推進項目;但擔心連接鐵路繞過屯門市中心,難以舒緩該區50萬人口的龐大交通需求,建議將屯馬綫屯門南延綫接駁到新鐵路。香港測量師學會亦歡迎和支持頂目,預計項目可增加土地供應,有助香港長遠發展,又提到當局收益估算仍未計算公營房屋等用地,相信項目可為香港帶來價值。
綠色和平則批評當局欠缺造價明細、生態緩解和應對海平面上升的措施等重要資料,嚴重低估造價及對生態的累積影響,認為面對經濟疲弱、高財赤、甲廈空置率創新之下,難以說服公眾續推造價高昂的「明日大嶼」,促請當局撤回項目,優先發展北部都會區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