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捱騾仔」的我們,買平價衫慳錢,而他們生產平價衫,卻捱得更慘,究竟有誰得益?英媒直擊孟加拉多間為西方品牌製衣的工廠,除了揭示有工人日做12小時、時薪僅2.6港元,不少又要與家人分隔,每年只可回家探子女兩次,亦令人反思最低工資能否保障工人——「時薪2.6元」原來已符合當地法例要求,但僅相當於生活基本開支的三分一。
《星期日郵報》採訪當地最少3間為英國學童生產校服的工廠,位於密札浦(Mirzapur)的NAZ工廠,基本月薪為5,300孟加拉塔卡(約507港元),以每周工作6天、每日8小時計算,時薪約2.6港元,另有約48港元準時獎金,但每月3次遲到逾5分鐘便會喪失。當地法定每周最高工時為60小時,不少工人卻違規上班74小時。
工人︰衣飾賣貴點 便可加人工
有該廠女工得知其為Aldi生產的Polo恤,在英國只售約19港元兩件時,大感驚訝,一廂情願的說︰「如可賣貴一點,我們或有較好生活」,Aldi稱會調查事件。位於阿蘇里亞(Ashilia)、為Next生產童裝灰色長褲的Ananta工廠,亦有工人說入不敷支,其14歲子需輟學擺攤賣茶,日做16小時幫補家計,「我自感摧毀了兒子的未來」。Next指近年已巡查該工廠10次,未見工資低於法定標準。有工廠負責人聲言,品牌以價低者得招標合約,廠方惟有壓低工資,而當地今年已屢爆要求提高最低工資的示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