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聖保羅大學物理研究所的人員。

巴西矛頭蝮蛇 (路透社)
科學家密謀「毒殺」新冠病毒?說的是以毒蛇毒液內的一種物質,來研發新冠肺炎藥物。巴西有研究以猴子細胞做實驗,發現「巴西矛頭蝮蛇」(Bothrops jararacussu)的毒液內的一種「肽」(peptide),可抑制75%新冠病毒,冀稍後以人類細胞測試。
聖保羅大學物理研究所的實驗發現,巴西矛頭蝮蛇毒液內的該種肽,可與新冠病毒內一種名為PLPro、與病毒複製能力有關的酵素連繫,令猴子細胞內新冠病毒複製能力,大減75%,而該種肽不會損害其他細胞。
肽由胺基酸組成 亦存在於人體
肽是一種天然存在的小生物分子、介乎於胺基酸與蛋白質之間的物質。肽由胺基酸組成,來源有多種,內源性包括人體內胸腺及胰島素亦有肽,外源性則存在於動植物之中。肽被指可影響細胞生長,亦被認為與對抗病毒細菌、調節免疫力及營養等有關。
有份撰寫報告的聖保羅大學教授吉多(Rafael Guido)強調,巴西矛頭蝮蛇毒液內的肽,可以在實驗室合成,毋須捉蛇養蛇。當地爬蟲學家普爾托(Giuseppe Puorto)亦稱,「我們擔心人們會在巴西大舉捕獵該種蛇,以為牠們可拯救世界……但並非如此!可對抗新冠病毒的不是毒液本身。」
研究人員下一步將評估巴西矛頭蝮蛇毒液的肽,在不同劑量下的效果,以及可否防範新冠病毒進入細胞,冀之後再在人體細胞測試,暫未有時間表。
巴西矛頭蝮蛇是巴西體形最大的其中一種蛇,可達2米長,棲息於大西洋沿岸森林一帶,除巴西外,亦見於玻利維亞、巴拉圭及阿根廷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