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運輸署在多層停車場管理不力被審計署批評。(陳奕釗攝)
電動車無位充電,私家車及商用車同樣「一位難求」。《審計報告》力陳運輸署在管理、規劃及提供公眾泊車位上有多項不足,其中有13輛「死車」棄置在5個政府停車場,最嚴重有電單車霸足11年並無清走,直至審計署調查才跟進,估計庫房因而少收340萬元泊車費。審計署亦發現過去12年間,泊位增速僅逾一成,全港車輛數目卻有四成增長,遠追不上殷切需求。
《審計報告》透露,運輸署扣留並移離俗稱「死車」的棄置車輛,理應只需一個月,但有13輛死車卻逃過棄置命運,在5個政府停車場「逾期逗留」,其中10輛更被棄置超過一年至11年不等,審計署去年底實地視察仍未移走,其後運輸署才急急處理,於今年1月將其中6輛清走並交警方處置。審計署推算,這13輛死車導致政府少收340萬元。

葵芳停車場。
葵芳停車場泊位丟空5年
有泊位卻未有善用,亦見於葵芳停車場,該處天台原本可提供75個泊位,但審計署發現,通往天台的車路因要升級保安措施而圍封天台,即使2013年10月已竣工,仍從未對外開放。運輸署則為泊位丟空逾5年解畫,指天台地面不適合泊車,而所作的維修工程已完工,其後會先作臨時用途,再用作一般泊車。審計署認為葵芳區泊位需求極高,但有泊位長期圍封,情況不理想,運輸署需在切實可行下,盡快開放有關泊位。
報告又指,於2006至2018年間,領牌車輛總數由51.5萬輛增至74.4萬輛,增幅為44.4%;而泊位總數僅由67.8萬個增至75.7萬個,增幅為11.6%,導致整體泊位與車輛數目比例由1.32降至1.02,預計有關比例會續跌至低於1,審計署建議運輸署需密切監察情況,適時採取措施。
未來少8300短期泊位
此外,報告建議運輸署要為泊位未雨綢繆,需提供更多長期泊位以補充短期租約停車場結業造成的泊位短缺。據2011至2018年資料顯示,該些停車場數目少4%,泊位因而減13%,而截至去年9月底資料反映,有41個短期租約停車場將於未來數年結業,涉及約8,300個泊位。審計署坦言,社會各方正爭取土地,對新闢短期租約用地的供應構成沉重壓力,運輸署需與地政總署聯絡,物色重置停車場選址,亦要制訂策略提供更多長期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