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定國(前排中)提醒消費者網購時要有警惕;前排左一為黃鳳嫺。(莊振邦攝)
消委會去年共接獲26,165宗投訴,按年上升半成,亦是2014年後首次回升。當中涉及網購的投訴有近5,000宗,較前年大增逾千宗。消委會提醒消費者光顧網店時要有警惕之心,切勿因價錢吸引就忽視條款,亦要盡量選擇有信譽的網店。
超過2.6萬宗的投訴中,15,453宗為服務類別投訴,佔總投訴59%;而有關貨品的投訴則有10,712宗,按年微跌3%,佔整體41%。消委會指,投訴數字是自2014年後首次回升,原因之一是去年年中,子宮頸癌疫苗供不應求,引發疫苗投訴按年大幅上升3.6倍至2,207宗,且大部分來自內地旅客。此外,有關銷售手法的投訴亦錄得半成升幅,達3,718宗,亦是近年新高。
網購投訴按年增逾千宗
網購近年日漸普遍,相關的投訴亦逐年攀升。去年涉及網購的投訴共有4,982宗,按年增加逾千宗,當中141宗為店舖結業,按年急升22.5倍。消委會總幹事黃鳳嫺表示,網上店舖「開得快閂得快」,且資料不齊全,消費者往往難以追查,加上不少網店的交收方式均是貨到付款,消費者付款前無法檢查貨品,發現貨不對辦時亦難以追討。她建議消費者切勿「貪平」,盡量選擇有信譽的網店。
至於五大投訴類別,排首位的繼續是電訊服務,錄2,796宗投訴,但數字按年下降13%。消委會主席林定國相信,數字下降的原因,是消費者對電訊服務認識增加,加上電訊公司採取相應措施,令「震撼賬單」減少。而排第二至第五的投訴類別,依次為醫療服務、旅遊事務、電器用品,以及食肆及娛樂服務。
炒黃牛列十大消費新聞之首
另外,消委會公布「2018十大消費新聞選舉」結果,第一位是「黃牛黨問題備受社會關注,康文署將試驗實名制購票」,得票率超過八成;第二、三位分別是電子支付衍生個人私隱風險,以及與國泰港龍爆出私隱外洩事故。值得一提的是,十大消費新聞中,4則與個人資料的保密及安全有關,林定國指結果反映消費者高度重視個人私隱,政府有必要檢視法律及加強對公眾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