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消委會數據顯示,過去5年有關健身服務的投訴,逾四成均與銷售手法有關。(陳奕釗攝)

(林俊源攝)
不良銷售手法屢見不鮮,消費者往往遭到疲勞轟炸,被迫購買產品或簽下長期合約,當中尤以健身、美容合約最為嚴重。消委會發表研究報告,建議立法為5類合約,設立不少於7日的強制性冷靜期,消費者在冷靜期內可以無條件要求退款或取消合約。消委會指,冷靜期只針對投訴多、金額大的行業,是「有的放矢」,強調已平衡營商環境和消費者利益。
建議立法設立冷靜期的5類合約,包括上門或街頭推銷的非應邀合約、電話和電郵的遙距合約、不少於6個月或涉及預繳的健身、美容服務合約,和超過一年、涉及海外度假屋會籍的「時光共享」合約。在研究中,部分貨品可以豁免,包括網購、少於500元的交易、訂造貨品、食物、書籍等;至於服務方面,金融、物業買賣、交通運輸、法律會計等專業服務都可以豁免。
商戶需14日內退款
研究建議消費者在購買產品或簽約後起計7日內,可以無需任何理由,以書面形式通知商戶,取消合約或退貨,商戶要在14日內以現金退款,或向銀行發出退款指示。若消費者以信用卡付款,商戶可扣除不多於交易額的3%作行政費;如果是貨品退貨,消費者要負擔運費,而商戶亦可根據損耗情況計算合理賠償金額,以免遭消費者濫用。
強制性冷靜期不是在所有行業實施,而是針對3個特定行業,消委會主席黃玉山(小圖中)形容,做法是「有的放矢」,原因是健身、美容服務及時光共享是投訴最多,且涉及金額大,過去5年就接獲逾3,700宗投訴,涉及金額達1.3億元,相信在以上行業率先引入冷靜期,會相對較易獲得支持。他又指建議務實可行,既可增強消費者信心和消費意欲,亦有助商戶建立商譽,在保障消費權益及營造良好營商環境中取得平衡。
公營機構調查及執法
消委會建議,政府可以成立或委任公營機構,以民事執法機制,負責冷靜期的調查和執法,若商戶不合作,機構可向法庭申請禁制令。如發現阻嚇力不足,日後可考慮引入刑事責任。
議員歡迎 業界憂被濫用
議員普遍對設立冷靜期表示歡迎。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麥美娟認為,此舉可杜絕美容和健身行業的害群之馬,改善營商環境,但指要確保政府委任的公營機構有獨立的調查和執法權,不能再依賴海關。民主黨立法會議員尹兆堅則表示, 7天冷靜期較他預期低,認為有些合約期較長或金額較大的消費,冷靜期應更長。
香港美容健體專業人員總會主席許慧鳳承認,有同業的銷售手法有問題,同意消委會提出方法打擊不良營商,但認為7天冷靜期太長,訂於3天會較為合適。她又指部分業界可能擔心,會有消費者濫用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