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雪菁(左)聽取裁決後離開區域法院 (有線新聞畫面)
香港大學法律系副教授李雪菁涉在2019年至2021年間,向港大訛稱居住於九龍塘又一村,惟其後被揭與父母同住沙田九肚山物業,疑詐騙港大房屋津貼共約72萬元,遭被廉署起訴一項欺詐罪,她不認罪受審,案件今日(24日)在區域法院作裁決,暫委法官張志偉裁定被告的欺詐罪罪名不成立。
55歲被告李雪菁,為香港大學法律學系副教授,被控一項欺詐罪。控罪指,她於2019年10月29日至2021年10月31日,向港大虛假表示她已遵守規管批出自行租屋津貼的規則及入住規則、意圖詐騙而誘使港大向她發還租金、差餉和管理費共722,400元,導致她獲得利益或港大蒙受不利。

香港大學法律系副教授李雪菁(網上圖片)
控方指報租住又一村 實住九肚山家
據控方案情,被告於1992年8月加入港大法律學系,任職講師,2007年升任副教授,2011年兼任法律學院副院長。她於涉案時段以九龍塘又一村單位向港大申請租金津貼,但單位實際上是姓劉的同居男友居住,自己卻與父母同住於沙田九肚山寶栢苑單位,訛稱遵守港大「自行租屋津貼」的申請規則。
法官指正值疫情 有照顧患病父親等留宿需要
暫委法官張志偉的書面判詞指,控方所指的「主要居所要求」並非在李雪菁及港大協議的租津條件之內,又未能證明李雪菁實際居住情況,考慮案發時正值疫情,認為李出於照顧患病父親及不能自理的阿姨等家庭需要,在沙田物業留宿,而被告與同居男友長期保持同居關係,自2005年起於九龍塘住所建立了屬於他們的生活,遂認為控方難以依賴短暫的空窗期推翻九龍塘住所並非被告的主要居所,裁定欺詐罪名不成立。
案件編號:DCCC263/2023